|
“前些年鄉親們頻繁到煤礦鬧事,如今有意見通過村礦共建的黨支部協商解決,大夥關係妥帖多了。”談起村礦共建,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納日松鎮勿圖溝村支部書記千八音説。
記者近日採訪了解到,作為全國産煤量最大的縣,2004年以來準格爾旗為化解部分煤礦與礦區農民的矛盾,嘗試引導部分村礦共建聯合黨支部,以此帶動村礦之間建立合理的協商、協作和利益分享機制,初步收到了礦區和諧、村礦發展、農民受惠的成效,為其他資源富集區化解礦區矛盾、合理分配礦産開發利益提供了一種思路。
建礦觸及農民核心利益
準格爾旗煤炭資源豐富,有“塞外煤海”之美譽。隨着準格爾旗煤田開發的步伐加快,2008年底,準格爾旗已有煤礦127座,全年原煤産量達1.015億噸,居全國各産煤縣之首。
建礦要佔用土地,採煤也會造成地面塌陷,這都觸及礦區內農民的核心利益。此外土地減少或完全失地後,農民們雖然獲得了一定的補償,但是生活來源、住所搬遷等問題也隨之産生。因此在試行村礦共建之前,礦區開發引發了很多矛盾,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
以境內有石圪圖等7座煤礦的敖勞不拉村為例,全村44平方公里均為採煤區,目前已有3000多畝耕地被煤礦佔用,塌陷區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該村支部書記張雄英介紹説,全村830多名村民,部分或全部失地的已超過700人。
張雄英説,在村礦共建黨支部之前,除了處理徵地、發補償款等事務時與村裏打交道外,煤礦很少雇用村裏的勞動力、機械,更別説拿出些錢支持村裏發展了。加上過去土地補償標準低,近年來煤礦效益又非常好,礦主們暴富後開着豪華車到處招搖,反差使村民們的怨氣較大,時常去堵礦,最嚴重的一次堵了近10天,聚集的村民有100多人,煤礦被迫停産。
與敖勞不拉村一樣,隨着準格爾旗煤田開發規模不斷擴大,前些年礦區很多村莊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村礦負責人交叉任職
為及時化解村礦矛盾,搭建起村礦溝通、協作的平台,從2004年起,準格爾旗政府、旗委組織部等部門通過調研,開始嘗試讓煤礦與附近的村莊共建聯合黨支部。
據白永平介紹,村礦共建黨支部以自願為前提,主要採取村礦負責人交叉任職、聯合辦公的方式化解村礦矛盾,進而帶動煤礦、農村、農民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其中,村支部書記一般任聯合黨支部的書記,煤礦負責人任副書記。
村礦聯合黨支部的職責,主要是引導村民以合法的渠道表達利益訴求,既保護村民的權益,又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生産環境,最終實現村、礦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為此,準格爾旗專門制訂了相關制度,規定村礦聯合黨支部遇事要及時召開矛盾排查調處會,互相通報矛盾信息,研究和落實化解方案。
受益村民接近2萬人
記者採訪了解到,準格爾旗近年來的實踐表明,村礦通過溝通、協作,可以快速化解矛盾,實現村、礦、村民多贏。
準格爾旗納日松鎮勿圖溝村境內有伊泰集團宏景塔一號礦等8座煤礦,全村54平方公里範圍內大部分是採煤區。據勿圖溝村支部書記千八音介紹,近年來煤礦效益好,村民們土地補償、務工等方面的期望值也較高,意見日漸增多。
村礦聯合黨支部設立之後,勿圖溝村與8家煤礦逐漸變成了共建夥伴,矛盾基本上都能妥善解決。例如2005年宏景塔一號礦改為機械開採後,不再打算雇用勿圖溝村的裝卸、運輸車輛,導致40多名村民堵礦鬧事。村礦聯合黨支部隨即召開會議,協商後宏景塔一號礦同意分配給勿圖溝村30輛裝卸、運輸車指標,事態得以平息。
千八音告訴記者,通過協商,目前8座煤礦已吸納勿圖溝村240多名村民務工,雇用的裝載機、運輸車已增至50多輛。同時,各煤礦出資近40萬元為勿圖溝村修了30多公里砂石路、柏油路,並投資70多萬元幫村民們建了自來水管網。
此外,每個礦每年還贊助3萬元至5萬元協助勿圖溝村架電,替村民們繳納電費、水費,並給村裏的在校學生發放補助金。此外,每個煤礦每年還拿出5000元至1萬元不等的資金,為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養老金。
據準格爾旗統計,實施村礦共建制度以來,至2008年全旗參與共建的企業已安置近5000名村民務工,煤礦租用村民的裝載機、挖掘機、運輸卡車達2300多&,受益的村民已接近2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