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資本注入公立醫院“催生”變革
    2009-07-01    本報記者:周婷玉 葉建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四川成都市武侯區,有一家以婦幼專科優勢的二級綜合性醫院,規模不大,但在當地群眾中的口碑卻相當不錯。平日裏,門診部、住院樓常常門庭若市。
    這家醫院就是武侯區人民醫院。1999年12月建院時,醫院僅有一座空樓,年財政撥款僅200萬元。然而,通過“民間資本”注入、精細化管理、人性化考核等一係列創新式變革,在短短10年時間裏,醫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開創了病人、職工、政府和投資者都滿意的多贏局面。

    初選的4家民營企業都打了“退堂鼓”

    2003年,對于武侯區人民醫院來説,是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年份。
    回憶起當年的場景,院長吳海寧説:“那年秋天,醫院僅有的99張床位都爆滿了,東挪西拼加到130張床位,但仍有很多病人不得不躺在樓道裏。當時,醫院馬路對面,一座小戶型樓盤已經封頂,準備銷售。”
    吳海寧萌生了一個想法:把樓盤全部買下,用作醫院的病房。“當時特別著急,因為樓盤只要賣出一間房子,買樓作病房就肯定作罷!”吳海寧説。
    但是,一道難題擺在了吳海寧的面前:買樓,錢從哪裏來?
    吳海寧立即給武侯區人民政府打了一個“報告”,提出了四個方案:一是由政府出錢買樓;二是政府借錢給醫院;三是政府提供貸款擔保;四是引入民間資本。
    經過反覆研究和科學論證,武侯區人民政府批復,引入民間資本。在當時,成都市還沒有一家醫院採用這種運營模式,這個決定在當時非常“大膽”。
    有了政府的決定,吳海寧開始探尋投資企業。然而,讓她始料不及的是,由于當時國內大多數公立醫院經營虧本,初步選定的4家民營企業最終竟然全都打了“退堂鼓”。正當吳海寧瀕臨絕望的時候,一家來自上海的投資公司毅然決定出資2000多萬元,買下整個樓盤,作為入股資本。
    經武侯區政府決定,醫院和該公司分別佔51%和49%的股份,醫院屬于國有資本控股的非營利性醫院。

    門診和住院費用較平均水準低22%和62%

    有了樓,醫院規模變大了,可接治的病人也越來越多了。為實現醫院的科學有序發展,經過幾年探索實踐,吳海寧腦中的一條“滿意鏈條”逐漸成形:病人滿意———職工滿意———政府滿意———投資者滿意。
    這是一條環環相扣的“滿意鏈條”,每一個部件都相輔相成。“最重要的一環,絕對是病人滿意。因為,只有病人滿意了,醫院才可能有人來,才能真正發揮出公共服務的功能,並保障醫院的正常運營。”
    讓病人滿意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大多數病人既要求費用低,又要求服務周到。為此,武侯區人民醫院制定出了檢查設備使用“陽性率”等制度,並將病人滿意度直接與醫護人員的獎金掛鉤。如醫院規定,CT檢查“陽性率”必須達到50%,一名醫生因為“陽性率”為48%,結果2%的檢查費由他個人承擔,出了2000多元。
    數據顯示,病人就醫費用每門診病人次均費用為119元,住院病人次均費用2336元,較成都市級醫療機構平均水準分別低22%和62%。藥品佔業務收入比例為25%,而全國平均水準為43%。
    醫院規定,無論哪個崗位的醫務人員,病人滿意率必須達到95%。如果達不到95%,獎金下浮10%;如果達不到90%,獎金下浮50%;如果達不到80%,獎金為零。2008年,武侯區衛生局的調查顯示,患者對服務品質和收費的滿意率達到96%以上。業務收入增加了,醫院“讓醫生滿意”的想法也有了底氣。2008年,骨幹醫生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0萬元,高于同級醫院50%左右。
 
    “買了那麼多設備,從沒到外省考察過”

    “一個科學管理的醫院,肯定是不會虧損的。目前,一些公立醫院虧損,常常責怪政府投入不足。在我看來投入方式不當以至于醫院低效率運營才是症結所在!”吳海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反覆強調,武侯區人民醫院成功的關鍵,在于科學的投入方式。
    採訪中,武侯區人民醫院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這是一家“摳門”的醫院。院長吳海寧的辦公室裏,沒有任何奢華的裝修,一套陳舊的沙發,皮革已經開裂嚴重;醫生護士們穿的白大褂,毫無破損,但已洗得有點發舊……
    原來,為降低運營成本,武侯區人民醫院實行以科室為單位的全成本核算與限額成本管理。例如,根據規定,如果白大褂屬于自然破損,可以隨時領新的。但如屬人為損壞或遺失,須自己付費購買。其他低值耗材也是同樣管理。根據每個科室的不同情況,醫院計算出合理的耗材使用量,包括洗手液、消毒水、紗布、棉簽等。如耗材超量,從科室獎金中扣除。
    吳海寧説:“醫院要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一些科室主任有時會提出一些建議,買這個儀器、用那個藥的。我們認為,同樣的療效,如果比目前醫院正在使用的貴,那一定不能通過。買一些昂貴的大型儀器,將直接增加醫院的服務成本,最終還是要轉嫁到患者的身上。”
    在引進大型醫療設備時,武侯區人民醫院根據醫療安全及市場需求,進行充分論證,並定期對運作情況進行跟蹤分析。目前,醫院沒有一臺設備閒置浪費。副院長曾傑説:“我們買了那麼多設備,從來沒有到外省考察過一次,因為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都有,在成都考察就足夠了。”
    武侯區人民醫院還最大限度減少用人成本。醫院鼓勵行政後勤部門一人多崗。如醫院只設一名專職副院長,3名院長助理分別兼任醫務部主任、保健部主任、護理部主任。辦公室只有“一將一卒”。醫院的管理原則是:“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拿兩個人的錢”。這樣既有利于提高辦事效率,又有利于節約運作成本。

  相關稿件
中外合資形式正式進入我國非公立性醫院 2009-05-06
民營醫院需扶持而非回購 2009-04-23
沒有以藥養醫的三甲醫院也難免尷尬 2009-03-11
武漢同濟醫院研究人員發現大蒜新素的新功效 2009-03-02
醫院承包科室已成為假劣藥械銷售的新平臺 200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