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豐盛醫院:小專科也能做大市場
    2009-07-01    本報記者:曾亮亮 葉建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醫骨科大夫王紅傑的日程記錄本上,除了一小時的午飯時間外,每天從早上8點至下午4點45分,都被密密麻麻的病人名字填滿。“王醫生的所有病人都是提前預約的。”北京市豐盛醫院民康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工作人員説。
    王紅傑所在的北京市豐盛醫院是一家集體所有制的二級專科醫院,專長為中醫骨科,每天門診量約為1300人,醫院停車場車位難求。記者週六下午在醫院二樓換藥處見到,屋裏三位護士一邊叫號、一邊忙著替病人換藥,門口病人們排著長隊。值班護士説,一年四季都這樣忙著,有時早上一上班門口都排滿了病人。“我們一年的門診量已經突破了39萬人次,而且中醫專科病人的門診量佔醫院總門診量的70%以上。”豐盛醫院醫務科科長劉玲説。

    第一年門診量就增加了20%

    2002年前的豐盛醫院是一傢具有40多年歷史、內外婦兒科室齊備的一級綜合醫院,但處於北京三甲醫院林立的局面下,醫院很難在夾縫中生存。而且,豐盛醫院屬於自負盈虧的集體所有制事業單位,政府對醫院的差額撥款費用尚不夠防保人員的工資,豐盛醫院的前景很不樂觀。
    沒有做大的資金優勢,只有做好服務、拉回頭客———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經過了醫院的集體商定,豐盛醫院確立了走中醫正骨的專科發展之路。
    改專科第一年,豐盛醫院院長陳福林等院領導的日子並不好過。北京幾家過去有點名氣的中醫院不景氣,不遠處又有全國著名診治骨科疾病的積水潭醫院“改專科醫院後的第一年門診量增加了20%,第二年又增加了20%,我覺得醫院可能開始上路了。”看著逐漸增多的門診量,陳福林他們心裏有底了。
    為了滿足病人的不同需要,豐盛醫院還採取了24小時門診、節假日所有科室不休息、網上預約專家號等措施,而且主要科室醫生的下班時間都被修正到了晚上八點。一些患者告訴記者,自己選擇豐盛醫院的理由,價格低廉,費用是大醫院的1/3;無痛接骨治療費是西醫的1/5到1/10;功能恢復時間較西醫縮短1/3時間。 

    社區醫院推廣“知己健康管理”模式

    “知己健康管理”模式是由國家醫學教育發展中心推出的科研成果,它通過健康教育、量化運動、量化飲食、定期復診和監測等方式,對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存在的飲食、運動等危險因素進行個性化管理。
    2005年5月,豐盛醫院率先在其下屬的宏匯園社區服務站開始了“知己健康管理”的試點。第一批患者有62人,其中糖尿病37人,高血壓25人。通過3個月的“知己健康管理”強化訓練,參與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患者的醫藥費明顯減少,試點前平均藥費為186元,試點後為109.7元。
    陳福林介紹説,到目前為止,豐盛醫院開設了6個均經過醫保部門驗收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實施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包括醫療、慢病管理、計劃免疫等。讓老百姓“少生病,不生病”從而達到“少花錢,不花錢”。
    家住西城區宏匯園社區的退休職工王女士,有10年的高血壓病史,2004年又被查出了糖尿病,從此每天開始服大量的藥物。經過宏匯園社區服務站的健康體檢評估,社區醫生為她進行“知己健康管理”,開出了每天的“飲食處方”和“運動處方”。通過3個月的訓練,王女士的糖尿病得到了控制。以前她要吃兩種糖尿病藥和兩種降壓藥,每月的藥費近1000元。現在,她減少了兩種藥,每個月的藥費也省下一半。

    藥費與診療費的比例達到了47:53

    採訪中,陳福林一直強調,醫院的社會效益與商業利益不矛盾,醫院的發展也不在於所有制問題,主要是為患者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醫院的收益自然會增加。
    中醫按摩一個部位的收費是20元,用小夾板正骨收費為40元至80元,骨科平均患者的費用在200元至300元以內。低廉的治療費用讓患者慕名而來,而讓患者接受實實在在的服務更讓醫院揚名在外。豐盛醫院藥費與診療費的比例達到了47:53,這在中醫醫院中比較少見。換句話説,醫院經營幾乎不依靠中藥、西藥,主要還是靠醫生們提供“看得見”的手法診療費用養活醫院。
    除了生存外,院長陳福林更多的是考慮發展。他認為,豐盛醫院肯定會堅持特色中醫這條路走下去,但除了提供高質量的技術和服務外,還應該提升專科品牌的附加值,研究開發新産品、做精專科、做強社區。

  相關稿件
北京同濟醫院開展甲流預防活動 2009-05-31
公立醫院改革最難 "政府買服務"將成突破口 2009-04-07
370億改擴建縣級醫院謹防"三個誤區" 2009-03-13
沒有以藥養醫的三甲醫院也難免尷尬 2009-03-11
武漢同濟醫院研究人員發現大蒜新素的新功效 200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