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茅仲文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
|
|
|
|
| 2009-06-19 記者:尹乃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茅仲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全球工程機械産業目前已經進入發展的下降通道,要做好3年的市場不景氣和在低位運行發展的思想準備。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應做好發展計劃調整和對策。”
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工程機械市場從2008年第三季度開始呈現下滑趨勢,2008年,北美市場下降25%,歐洲市場下降17%,中國市場增幅由2007年的27%下降至25%。
2009年即將過半,情況更不容樂觀。“截至4月,歐洲工程機械市場的下降幅度已經達到50%。”茅仲文介紹,歐盟市場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地區之一,工程機械製造商、租賃公司和代理商資金短缺狀態相當嚴峻。由於大量建設項目削減,在建項目因資金不足而拖延或被迫停工,造成2009年工程機械市場需求急劇萎縮,2009年一季度市場銷售同比下降40%以上,嚴重的地區(英國等)下降70%,包括俄羅斯、原東歐地區正處在基礎設施和房地産業發展期,也出現同樣情況。中國工程機械産品在出口方面也有這種遭遇,2009年1-4月累計出口額同比下降了35%。4月份,我國工程機械整體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4%,主機銷量同比下降28.6%。
“下降速度之快是國際工程機械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局面。只有中國的國內市場需求仍保持10%左右的需求增長趨勢。”茅仲文説,“據聯合國經濟署監測,今年一季度GDP美國下降1.4%,日本下降2.1%,西歐下降1.6%,俄羅斯下降6%,而且還有蔓延的發展趨勢,只有北非、中東、南美巴西等地區目前還保持2%至3%的增長。因此這次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深度影響不可能是短期的,影響周期要達3年以上,悲觀地估計要做好5年思想準備。
茅仲文認為,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從目前競爭趨勢看,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必須考慮該如何面對金融危機,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他強調,一是如何面對産品銷售價格的走低,2009年法國巴黎INTERMAT展會上,同質産品價格有3%至5%的降幅;二是如何應對變相的貿易保護主義,工程機械行業貿易保護主義以各種方式出現,主要針對産品技術標準、安全、環保、節能、融資租賃、二手機回收再製造利用等方面來制約對方産品進入本國市場;三是如何建立方便優惠的服務平台;四是如何保證産品質量。
茅仲文&&:“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工程機械市場進入一個平均7%左右連續年增長髮展期,但是産能過剩與競爭的加劇促進國際工程機械製造業的兼併重組趨勢越來越明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一些知名老牌企業也被破産保護和購並,全球工程機械製造企業進入了新一輪洗牌的局面,産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世界前50強企業銷售額比重比2007年又提高了近20%。”
他給記者出示了一份《2008年國際工程機械行業重大並購案例》,被收購的23家企業大多數是國際幾十年的知名企業,“被收購的主要原因是地區市場萎縮,缺乏國際銷售網絡的支撐體系,內部經營出現虧損。其結果只能併入其他公司銷售網絡體系,以擴大各地區市場銷售面。”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把工程機械製造業中的傳統加工環節向承接地條件較好的地區轉移,中國就是最好承接地之一。“到目前為止,有200多家外資公司已在中國設廠,就連偏保守的沃爾沃、利勃海爾等外國公司這兩年也在中國加快設廠的步伐,在中國大量採購一般配套加工件。但是高科技産品、核心技術開發、技術含量高的關鍵功能部件基本不向外轉移,而把原材料消耗、能源與污染嚴重的、密集勞動強度大的製造環節向中國轉移,這就進一步體現了發達國家産品技術附加值高、增加值高的發展趨勢,其增加值普遍在45%以上,而中國工程機械製造業産品增加值只有30%左右,急待改變增長方式。”茅仲文最後如是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