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茶葉出口企業要避免惡性競爭自相殘殺
金融海嘯衝擊下我國茶葉出口不降反升
    2009-06-10    本報記者:張毅 江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受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國外需求急劇萎縮,連年高速增長的我國外貿出口,今年出現了多年未見的負增長。前4個月下滑幅度超過20%,農産品出口也出現了兩位數的下降。然而,已有兩千多歷史的茶葉出口不僅沒有下降,還略有增長。原因何在?

    茶葉非奢侈品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大

    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至4月,我國茶葉出口同比增長4.5%,一舉扭轉了去年最後兩個月的下滑趨勢。
    正在成都出席2009國際茶業大會暨展覽會的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霍建國日前對記者説,全球金融危機已經波及中國茶葉出口,但是由於茶葉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不是奢侈品。國際市場對中國茶葉有着客觀需求,隨着國外商人的茶葉庫存量逐步減少,今年下半年出口形勢還會進一步好轉,估計全年茶葉出口會與上年持平或略有增長。
    食品土畜商會茶葉分會秘書長蔡軍介紹説,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國外茶葉商融資困難,加上歐元等貨幣大幅貶值,短期內抑制了消費者的需求慾望。去年最後兩個月國外進口中國茶葉明顯趨緩。今年以來,這種局面開始改變。1月至4月份中國國茶葉出口同比增長4.5%,其中浙江、湖南兩個茶葉大省分別增長34%和20%。隨着茶葉海外新興市場的開拓和外國人對中國茶葉的熱衷,中國茶葉出口量也在逐步增加。

    中國是茶葉大國但不是強國

    茶葉是我國具有幾千年生産歷史的傳統商品,也是傳統出口農産品,在農業生産中佔有重要地位,茶文化更是我國寶貴的傳統文化之一。
    出席國際茶葉大會的商務部部長助理仇鴻告訴記者,2008年我國茶園種植面積達到160萬公頃,茶産量124萬噸,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2008年我國茶葉出口29.7萬噸,出口金額6.82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五分之一,僅次於肯尼亞和斯裏蘭卡。
    目前國內從事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的人員達到八千萬。茶産業的發展為農民創收,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發展經濟、拉動內需消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特別在一些貧困地區,茶葉種植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
    商務部外貿司有關責任人對記者説,中國雖然是茶葉生産大國和消費大國,但由於市場營銷推廣不夠,缺少著名品牌,還不是産茶強國和出口強國。
    霍建國説,中國作為第一大産茶國和第三大出口國,是全球茶葉市場快速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但是茶葉生産和出口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我國茶葉標準化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面臨新的挑戰;二是産量大,品牌少,培育自主品牌;三是我國茶産品在國際市場影響和宣傳力度不夠;四是我國茶葉生産和出口市場的規範需要進一步加強。

    我國茶葉出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茶商網董事總經理金志宏告訴記者,目前全球茶葉貿易的四分之三是紅茶。而我國茶葉出口則以綠茶為主,2008年出口了22.3萬噸,是世界第一大綠茶出口國。由於全球氣候變暖,世界紅茶産量急劇下降,綠茶需求相應上升。另外,綠茶被認為是綠色飲品,歐美一些國家的消費者越來越青睞綠茶,給中國擴大茶葉出口帶來新的機遇。1990年美國消費的綠茶只有兩千萬美元,2008年達到15億美元。
    國際茶葉委員會主席米歇爾奔斯敦在國際茶業大會開幕式致辭説,茶葉作為一種健康飲品正在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過去20年,全球茶葉産量和消費量增加了50%,從1988年的242萬噸增加到2008年的361萬噸。全球茶葉貿易也從1988年的103萬噸增加到150萬噸。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茶葉生産國和消費國,發展茶産業和出口有着巨大的優勢。
    蔡軍&&,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茶葉出口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新的機遇。近幾年,國內涌現出一大批有實力、講誠信、重質量的現代化茶葉企業,再加上各級政府的支持,為中國早日實現茶産業強國奠定了基礎。要擴大茶葉出口,出口企業必須加強國際市場拓展,研究國外消費者的飲茶習慣和偏好,生産出適銷對路的産品。另外,要強化出口茶葉質量安全,講求誠信經營。他認為,最重要是國內茶葉出口企業要強化自律意識,規範自身行為,避免在國際市場上窩裏鬥,惡性競爭,自相殘殺。

  相關稿件
馮廷近談2009年我國茶葉市場八大趨勢 2009-03-09
福建茶企八馬將茶葉出口價提升20% 2009-01-08
茶葉出口大國斯裏蘭卡促銷茶葉渡金融危機 2008-11-18
中國茶葉消費的方式正日趨多元化 2008-07-14
茶葉籽油質量標準推出可減少普通植物油進口 200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