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企業社會責任不只是做慈善
2009-05-27 本報記者:張莫 周玉潔 來源:經濟參考報
海南省近日啟動首屆“我愛海南”資助百名孤兒捐助儀式,海南各市縣的100名孤兒將受到無償資助直至大學畢業。圖為一名孤兒手拿愛心企業捐助的銀行存摺。 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企業社會責任(英文簡稱CSR)這個字眼這兩年在媒體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了,很多大型企業近幾年每年都會發布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到底什麼才是CSR?CSR在全球內有沒有統一的標準?中國的CSR建設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水平?帶着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日前專訪了聯合國“全球契約”理事會理事暨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中心辦公室主任、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副理事長陳英。
“企業社會責任絕不僅僅是做慈善,它融入到企業生産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陳英開門見山地對記者説。她指出,一個企業在生産中採用了某種新技術而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新修建了幾個衞生間而改善了員工福利,這些很小的細節實際上都是實實在在的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並不能狹隘的以為只有捐了錢才是企業對社會的貢獻。
陳英指出,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形成通行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或者規範,但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概念在全球範圍內已經被廣泛接受,有關的國際機構、政府、行業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在這些概念上進行歸納總結和系統化,形成了一系列企業社會責任體系。
“比如聯合國全球契約、國際人權公約、OECD跨國公司治理原則、裏約熱內盧宣言和反行賄商業原則等,都是比較有影響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原則。這些原則大多無強制執行力,但是為企業社會責任的行業標準、國際標準和企業行為守則奠定了基礎,後者包括國際標準化組織(簡稱ISO)的一系列具體標準等等。”陳英説。
陳英表示,目前一個囊括多個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或指南的“終極標準”正在制定,這就是ISO26000,該標準的制定工作在2004年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啟動。
“中國的企業正在成長,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但是從整體上看,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水平還是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陳英坦言。她説,不少報告在排版和印刷方面都下了很大工夫,給人深刻的印象,多數企業所選的績效標準也比較合理,反映了經濟、社會和環境三方面的績效。但仍有一些企業缺乏“定量”信息的披露,簡單的定性描述削弱了報告的可信度。
“實際上,一份企業社會責任的出爐需要平時的積累和全面的總結,是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企業學習和提升的過程。”陳英説。
陳英欣喜地告訴記者,中國的一些企業目前已經通過聯合國全球契約的平台參與國際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原則的制定。加入全球契約的中國企業目前正在參與聯合國全球契約“有關在衝突地區投資行為的指導原則”的制訂,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參與到聯合國層次的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準則的制定,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