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入&”將促進兩岸産業優勢互補
    2009-05-20    本報記者:胡蘇    來源:經濟參考報
    明確大陸企業入島投資的辦理程序,組織一些行業的骨幹企業赴&投資考察,在台灣舉辦培訓會、洽談會等活動……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主任王毅在首屆海峽論壇上公布了推動大陸企業赴&投資的落實方案。
  兩岸經濟界專業人士指出,此方案明確、具體細緻,如能在&&配合下真正落實,將推動陸資入島取得實際進展,有助於兩岸共同抵禦金融危機,並為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奠定基礎。
  由於台灣當局的政策限制,目前兩岸交流、交往基本上仍處於單向或有限的雙向狀態,尤其是在投資領域,一直呈現只有&&到大陸投資而大陸企業不能赴&投資的單向投資格局。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認為,資本的單向流動,既不利於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推進,更不利於台灣經濟的健康發展。當前,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的經濟背景下,台灣島內出現投資減緩、失業率攀升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新的投資動力注入島內,以緩解經濟困境。
  在此關鍵時刻,今年4月26日第三次“陳江會談”,兩岸達成了“大陸企業赴&投資事宜的原則共識”,為兩岸經濟界帶來了新的希望。5月17日,商務部、國&&正式發布《關於大陸企業赴台灣地區投資或設立非企業法人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大陸企業赴台灣地區投資的辦理程序。
  大陸公布的落實方案中提到,大陸主管部門近期將有序組織電子、通訊、生物醫藥、海洋運輸、公共建設、商貿流通、紡織、機械、汽車製造業等行業的骨幹企業赴&投資考察。
  李文溥教授認為,大陸選擇讓這些行業首批入島投資,顯然經過了深思熟慮和具體研究,“因為這些正是兩岸經濟互補性較強的領域,也是兩岸目前可能率先實現産業對接的領域”。
  台灣是全球製造中心之一,在電子、通訊、海洋運輸等行業具備世界先進水平;而大陸在公共建設、商貿流通、紡織等行業擁有較強實力和豐富發展經驗。
  同時,這些也是兩岸一直以來合作較為密切的行業。福建省紡織行業協會會長王啟明説,比如紡織服裝行業,在承接台灣産業轉移的基礎上,大陸已發展出強勁的生産製造能力,而台灣則在研發、設計領域保持了世界一流水平。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組織相關行業企業赴島考察、投資,有利於兩岸企業在更廣泛的領域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李文溥説。
  實際上,在兩岸達成共識後,已有大陸企業陸續赴&投資考察或與台灣企業接洽合作事宜。4月29日,中國移動宣布斥資40.8億元港幣入股台灣遠傳電信,帶動台灣股市第二天暴漲6%。這是第三次“陳江會談”後兩岸經濟領域合作的第一個大手筆。
  不久前,中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天文在高雄宣布,公司將在&&開設辦事處,為中鋼所屬企業與&企的直接業務提供服務,並通過與當地企業溝通、&&尋找島內合作夥伴。
  對於大陸宣布的“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大陸機構、企業單獨或與台資企業合作,在台灣舉辦培訓會、洽談會、展覽展銷會、商務合作等活動”,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所長唐永紅等人認為,這些是推動陸資入島的配套措施,目的是“使大陸企業與台灣業界加深了解”。
  唐永紅説:“大陸企業對台灣的市場情況並不清楚,因此需要在相關人員培訓和與&企溝通等方面下工夫,這樣會有助於投資順利進行。”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台灣在人才培養、企業管理等方面比大陸有優勢,吸收台灣的長處將有助於大陸企業避免在台灣島內“水土不服”。
  兩岸積極考慮推動協商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最終目標將是推動兩岸經貿關係實現正常化和制度化。“希望台灣方面也加快&&相關實施方案,盡快實現陸資入&,為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奠定基礎。”李文溥説。
  相關稿件
台灣擬開放首批陸資投資三大類産業 2009-05-14
&將向陸資開放近百項目 2009-05-14
今起陸資可登&開戶 2009-05-04
希望&&為陸資赴&投資營造好環境 2009-04-30
金融開放新政頻出 寶島熱盼陸資入& 200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