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密集型産業也是經濟發展的好抓手
    2009-05-13    本報記者 羅婷    來源:經濟參考報
    剛剛結束的廣交會上,安徽阜南縣一家柳編企業逆勢飄紅,訂單比去年上升了10%。而在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不利因素下,阜南縣的柳編産業依然實現了營業收入11.2億元。
  目前,阜南縣從事柳條編織的農民有九萬人,在柳編産區,可謂“家家戶戶是工廠,男女老少是工人”。編織人員一天收入在50元左右,主産區農民年人均柳編純收入3200元。僅此一項,阜南縣農民每年增加的收入就在2.34億元以上。
  小小柳條,變成了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條”。當地也因此流傳着這樣的民謠:“金條銀條,不如柳條”,“南走北走,不如在家編筐打柳”。
  柳編産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産業。阜南縣這個産業每年11.2億收入當中,有兩成多落入農民的口袋,藏富於民的效應非常明顯。
  不過,在我們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地方官員的頭腦中,勞動密集型産業似乎成了一個“貶義詞”,都欲“除之而後快”,都要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
  資本、技術密集型産業動輒數億數十億的投資,對GDP的拉動作用確實非勞動密集型産業所能比,但對就業的拉動卻非常有限。在全球深陷金融危機之時,各地都試圖以投資拉動經濟,其向重化工等資本、資源密集型産業集中的傾向非常明顯。在一些地方,商招來了,資引來了,GDP也拉動了,卻污染了環境,而受益的只是少數。
  阜南柳編的經驗提醒我們:不要看不起勞動密集産業。在我國數千年歷史當中,有着很多如柳編一般有着廣闊國際、國內市場的手工技藝,整個生産過程也沒有污染。這些環保的勞動密集型産業,一樣可以成為我們保增長、促發展的利器和抓手。
  相關稿件
數據顯示: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或將率先復蘇 2009-05-13
保就業就要重點保勞動密集型企業 2009-01-23
韓資企業非法撤離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 200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