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農戶:"我每天都去瞧新房,越看越喜歡!"
    2009-05-12    本報記者:曾亮亮 苑堅    來源:經濟參考報

  汽車行駛在四川什邡城區通往災區紅白鎮的路上時,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出現了——黃色雙實線分隔開的雙向四車道馬路、道路兩邊到處可見黃墻紅頂房屋,好像來到了北京的郊區。
  我把這種直覺告訴了司機師傅。師傅笑了笑説:“這是北京援建四川的廣青路,兩旁的樓房也是他們幫農民們蓋的永久住房。”廣青公路是什邡的“生命線”,不僅因為它貫穿什邡南北的主骨架,串聯着師古、湔氐、洛水、八角、鎣華、紅白6個重災鎮,而且它也是一條經濟命脈,沿線分佈着幾十家大中型企業。從去年7月至今,該路的一期工程早已在北京施工人員披星戴月的勞作中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向茫茫大山中延伸……

  “借來的錢,三年肯定還清”

  尋着山村小道上紅色鞭炮的紙屑,我們的車開到了什邡市洛水鎮聯合村14組村民李明良家。“你們早來兩小時就好了,我們剛設宴請鄉親們吃了喬遷飯。”剛剛騎着摩托車回來的李明良高聲説道。
  停下摩托車,李明良帶着我們參觀他的新居。如果透過窗戶沒有見到農田,你絕不會想到這是農村。11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寬敞明亮,屋頂用花木做了現代流行的吊頂設計,客廳裏擺放着真皮沙發、47寸的長虹牌高清電視、新飛冰箱,廚房裏則設計了整體櫥櫃結構。
  李明良説,去年村裏給了農村永久住房的三個模型,分別為60、97、110平方米的面積。由於家裏祖孫三代5口人,他們選擇了110平方米的房子。“政府補貼了2.8萬元、貸款2萬元、自己又東拼西湊從親戚家借了七八萬元,就住進了這個房子。如果選擇60平方米的房子,除了貸款自己只用掏幾千元。”他説。
  “借來的錢,三年肯定能還清。”樂觀的李明良沒將貸款當作一塊心病,他為北京援建的建築公司打零工每天賺100元,完全滿足一家5口人的生活費用。女兒在空軍藍天小學唸書,學費全免了,每學期只用出50元的保險費用和50元的書本費。“聽説附近北京援建的工業園區已經進駐了十多家北京企業,我和老婆爭取到工廠裏找份穩定的工作,生活就美了。”

  5月20日前,所有農戶都可搬入新居

  走在什邡市馬祖鎮東嶽村的田坎上,迎頭碰見了抱着孩子的村民王小利。“我每天都去瞧自己的新房,越看越喜歡,就盼著交鑰匙的那一天。”她一邊説着,一邊執意要帶記者去看她的新房。
  廣青路沿線的一排一層帶花園柵欄的白墻青瓦房,就是東嶽村農戶的新居。在馬祖鎮新居中穿行時,儘管缺少院落的設計,但花園、柵欄讓人感到置身於北京的四合院中。
  “我喜歡這種顏色搭配,有自己的特色。”王小利説,自己家6口人四世同堂,家裏男人以後打算幹運輸業賺錢,因此需要進出車輛方便,他們選中了靠着廣青路的90平方米房子。編號16號的房子就是王小利家新居,與李明良家客廳設計不同的是,馬祖鎮東嶽村8組農村永久房客廳屋頂成人字形、高約七八米。而臥室、廚房、衞生間則按照標準層高設計,形成了房屋外觀高低錯落的層次感。
  “住了一年的臨時安置房,大雨來了三次搬家,天氣潮濕讓孩子身上長了濕疹。”王小利領着我們來到村裏的自建過渡房——木頭支着塑料布搭建的屋頂,降雨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地面沒有水泥或磚石,天氣陰沉、地下就開始出潮氣。“儘管要掏些錢住新房,但我很滿足。如果沒有政府,我們根本沒有經濟能力蓋新房。地震後我們什麼東西都不缺,連孩子的奶粉都是國家給。”她説。
  什邡市馬祖鎮東嶽村8組現有農戶108戶、農業人口318人,參與集中點建設的農戶有97戶。到目前為止,農房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道路、供排水、電設施配套工程基本完工。5月20日前,所有農戶都可搬入新居。

  仍有部分困難家庭沒有永久住房

  除了大部分農戶能住進新居外,還有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差的農戶沒有永久住房。
  “住新房的錢太貴了,我們家根本拿不出錢來。”在東嶽村村口,一位老大爺和一位婦女説,由於沒錢交給村裏做建設經費,自己的房子一直沒有着落,眼睜睜地看著同鄉選號、看新房。“不知道政府對我們有什麼政策,我們找村幹部也沒有解決問題。”大爺焦急地説。
  住進新居的農戶也有自己的煩惱。
  李明良的愛人説,現在他們還沒有通自來水,還需要到水池裏去挑井水喝;家裏燒菜還用液化氣,村裏沒有通沼氣;從廣青路到自家門口的山路一直無人修建,門口還一直是土路。“下雨天,從外面走進家門,滿腳都是黃泥。”她希望,村委會能盡快幫助村民解決道路不方便的問題。

  相關稿件
汶川地震周年祭 2009-05-12
意大利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2009-04-07
唐山市公益性地震紀念墻即將竣工[圖] 2009-03-02
“多邦危機”引發長春中小醫藥企業“地震” 2009-02-12
春節前四川地震災區行:陽光下的痛楚和希望 200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