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區成大陸對&政策“試驗場”
    2009-05-06    本報記者:李慧穎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國務院常務會近日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相關專家學者指出,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意義在於,通過在海西區域內嘗試“兩岸經貿合作機制”的相關議題,帶動科技、文化、教育和人員的交流,將為兩岸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內的“一體化”做“政策準備”。
  “可以預見,海峽西岸經濟區將成為大陸對&政策的‘試驗場’。”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説,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深層意義在於創建對&經濟合作新&&,有步驟地讓一些帶有探索性的交流合作議題在一定範圍內試行,發揮出“政策試驗”的功能,逐步完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唐永紅認為,在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形勢下,海西區有望從三個方面著手對&特殊政策的“試驗”:
  第一, 兩岸經貿自由化與一體化的“政策試驗”。在一個條件合適的區位建立一個遵循WTO原則的、境內關外的綜合型自由經貿區。這個經貿區集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研發製造、商品加工、倉儲展會、物流分撥、過境轉運、國際旅遊(含兩岸旅遊)等多項功能于一身。
  第二, 推動兩岸産業合作集聚功能的“政策試驗”。內容包括:打造産業對接合作聚集基地,構建閩&産業對接合作聚集基地,積極承接台灣現代産業轉移;以行業對行業、園區對園區、縣市對縣市等多種方式,促進閩&産業對接合作;促進閩&現代服務業對接合作,積極引進台灣科技研發、航運物流、現代金融、旅遊會展、商務營運、醫療衛生等現代服務業;密切農業交流合作以及旅遊對接合作。
  第三, 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合作服務功能的“政策試驗”。在福建全省範圍內建立人民幣&&&清算機制,推動在福建設立“兩岸金融合作試驗區”,促進福建成為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
  “海峽東西兩岸區域經貿關係的日益緊密,有利於推動兩岸經濟整合,建立‘兩岸命運共同體’,從而為兩岸和平發展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李非認為。

    [機構]興業證券:海西經濟區概念上升到國家戰略

  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認為,建設海西岸區的最大新意在於:將海峽西岸經濟區概念明確上升到國家戰略。
  張憶東&&,中央層級的文件中原為“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的字樣,現在明確使用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提法。

    [機構]國信證券:部分相關行業與上市公司或將受益

  國信證券分析師湯小生認為,建設海西區的核心在於為兩岸産業交流合作構築前沿&&。
  湯小生説,2006年,在《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的框架下,福建省&&了“閩&産業對接規劃”,加快推動閩&産業對接步伐,以台資企業為龍頭的石化、機械、電子三大産業集聚不斷顯現,産業鏈不斷延伸,目前已經成為了福建省的主導産業。

    [專家]祝寶良:海西區建設時機已經成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指出:關於建設海峽兩岸經濟區的發展戰略問題,早在2004年就已經提出來了,直到現在相關的具體政策才得以落實,説明時機已經成熟。

    [專家]蔡志洲:新政的推出是落實把錢花下去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説,國家前期在海西區建設方面已經做了很多,這次新政策的推出,就是落實把錢花下去。以前我國“三通”做得不好,現在國家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在政策上鼓勵&&投資,促進福建、台灣的經濟發展。

    [台灣學者]台灣應在海西區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説,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台灣理應扮演重要的角色。”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于宗先如此認為。
  台灣政治大學經濟係教授林祖嘉認為,依據海西區的規劃,可以看出福建省希望成為中西部地區貨物進出據點,再以此吸引外資,成為與台灣相呼應的“環海峽經濟圈”,並與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圈三足鼎立。

     [相關評論]期待“海西”新奇跡

  在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尚未見底、海峽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積極變化的背景下,國務院討論並原則通過了《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定位及其特色發展方向,這一舉措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

  相關稿件
國務院決定支持福建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2009-05-05
海峽西岸經濟區將成中國區域經濟又一增長極 2009-05-05
海峽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普遍提升 2009-04-17
福建東山打造海峽兩岸水産品加工集散基地 2009-03-20
依託海峽西岸港口群建設福建打造兩岸“三通”&& 200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