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4-29 本報記者:王小波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中國出口因受金融危機影響而不斷下滑,這一形勢很可能由於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而雪上加霜,專家認為美國將很快發布公告,對來自中國金額高達二三十億美元的油井管立案進行反傾銷反補貼(簡稱“兩反”)的傾銷補貼幅度調查,以及對來自中國逾17億美元的輪胎進行特別保障措施(簡稱“特保”)調查。 分析人士指出,眼下全球金融危機仍難言見底,美國政府將接連對數額巨大的中國出口産品“動手”,表明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抬頭,這將對中國鋼材相關産業和輪胎産業出口造成巨大壓力。尤其是輪胎特保調查,將成為迄今美對華最大特保調查案。 據了解,4月8日,美國産業界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要求對來自中國的油井管進行“兩反”調查。15日,美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布,依據美1930年關稅法第703(a)與733(a)部分規定,對我輸美油井管産品開始進行反補貼與反傾銷損害初步調查,以確定是否有合理的跡象表明,美國內産業受到被指控獲得政府補貼並以傾銷價格對美銷售的中國油井管産品的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威脅,或美國內産業建立受到其實質阻礙。在申請提出20日內,美國商務部將決定是否對傾銷補貼幅度進行調查。 4月20日,美國工人聯合會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原産於中國的充氣式乘用車輪胎産品提起特保調查申請。申請方指控,近年來中國産品對美出口激增,2004年至2008年出口數量上漲215%,金額上漲295%,對美國內産業造成市場擾亂,要求美政府對中國乘用車輪胎採取每年2100萬條的配額限制。在收到申請後,美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於7天內在《聯邦紀事》上公布立案公告,並啟動調查。 儘管截至記者發稿時為止,美國政府相關網站尚無相關公告,但一位對中美貿易爭端非常了解的專家&&:“事實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輪胎立案進行特保調查,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美國商務部對油井管立案調查,也不會有什麼意外。” 根據美方統計,2008年中國産乘用車輪胎出口美國4600萬條,金額逾17億美元。一旦美方決定立案調查,此案將成為迄今為止我國遭遇美國最大的特保措施調查案。 根據美方統計,2008年油井管對美出口超過27億美元(中方統計為32億美元)。根據美國法律,除非美商務部依據1930年關稅法第702(c)(1)(B)或732(c)(1)(B)部分的規定延長立案時限,否則美國際貿易委員會必須在45天內,即於2009年5月26日前作出本案反補貼與反傾銷損害調查初步裁定。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應於初裁後5個工作日內(即於2009年6月2日前)將初裁結果通知美商務部。 上周,中國商務部官員曾赴美就上述案件與美方進行交涉。而在27日,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在華盛頓會見美國貿易代表柯克時,對美國業界申請對中國産油井管、輪胎採取貿易保護措施深表關切。陳德銘&&,貿易保護主義不能真正解決目前産業遇到的困難,應按照G20峰會和中美兩國元首會晤達成的共識,慎用和避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兩國經貿關係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 27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鍾山在約見美國駐華使館負責人時&&,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採取貿易保護措施不利於經濟恢復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該兩案的提出非常不合時宜。一旦處理不當,將會産生一系列問題,既不利於中美雙邊經貿問題的解決,也會對全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中國國內産業也面臨自美國進口的許多産品的衝擊,中國政府面臨來自國內産業的巨大壓力。中方不希望看到雙邊貿易摩擦加劇,這樣對雙方都不利。希望美方能從中美經貿關係大局出發,以積極的態度妥善處理貿易摩擦,抵制貿易保護主義。
鍾山特別強調,即使美通過貿易救濟措施將中國産品排除在美市場之外,美國內産業亦未必能擺脫困境。兩國産業界應加強磋商,通過合作的方式解決貿易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動輒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利用對中國不公平的規則,限制中國産品的出口。
前述專家更直接指出,美國國內油井管和輪胎相關産業的問題,主要是金融危機造成的,和中國無關,“將自身問題嫁禍他人,是對中國企業極大的不公平”。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