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4-22 記者:石永紅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南京電
我國是生物素生産大國,浙江幾家生物素生産廠商的産品在國外很受歡迎。自2008年年初以來,國際市場生物素價格進入“上升通道”。專家認為,今明兩年我國生物素出口數量仍將繼續上升,出口前景看好。 生物素又名“維生素H”,屬於B族維生素之一。上世紀90年代初,西方藥理學家發現生物素具有不少令人感興趣的新用途,其中包括防止胎兒因神經管發育異常所引起的畸胎、促進人體脂肪分解——減肥作用等,生物素引起了醫學界的重視。最新研究證實,生物素還能有效治療目前世界各國發病率極高的2型糖尿病,這一發現使得原來銷路平平的生物素成為世界醫藥市場的搶手貨。
上世紀90年代以前,國際生物素市場一直由幾家西方大公司所壟斷,包括德國KgaA、巴斯夫、瑞士羅氏、日本住友株式會社和武田化學等世界主要維生素生産商。我國雖然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即已開始試生産生物素,但由於受工藝落後及生産成本高等因素的影響,産量一直不高,僅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部分需求,每年還需進口一大部分。這種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發生變化。隨着國際生物素市場價格陡漲,我國制藥企業開始積極從事生物素原料藥的生産。隨着生物素廠商隊伍的急劇擴大,我國不僅結束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大量國産生物素還開始涌向國際市場。到1998年,我國出口的生物素已佔國際生物素市場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國出口的生物素産品基本上是附加值不高的飼料級生物素,而賣價較高的藥用級或化粧品級生物素市場仍然被西方大公司所壟斷。 我國生物素生産的真正轉機出現在2001年。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率先發明了“d-生物素不對稱合成新工藝”,從此打破了西方大公司長期以來在生物素合成工藝上的領先地位。利用復旦大學發明的新工藝生産的生物素,其成本不到西方公司生物素生産成本的1/3。這一生物素生産新工藝牢牢確立了我國生物素産品在國際醫藥市場上的“定價權”。浙江醫藥股份公司利用復旦大學開發的生物素合成新工藝,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素生産商。浙江醫藥的産能約佔世界生物素總産能的50%,出口數量則居世界第一。除浙江醫藥外,浙江“新和成”和浙江聖達公司也有數量可觀的生物素原料藥出口。浙江省現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生物素生産和出口基地。 因受中國出口生物素數量劇增的影響,自2002年底開始,國際生物素價格走入下跌通道。至2003年初,國際市場藥用級生物素均價已低於1000美元/千克,最低時曾到800美元/千克左右。由於售價太低,包括德國巴斯夫、瑞士羅氏等國際主要生物素生産巨頭均停産飼料級生物素等低檔生物素産品,將其讓給中國企業。但日本兩家生物素生産公司仍在繼續生産,這是因為日本生産的生物素只在本國銷售,很少出口海外市場,故不受中國低價生物素産品的干擾。 但近年來這一情況又有了新的變化,自美國科學家發現生物素能輔助治療2型糖尿病等全新保健用途後,生物素在國際醫藥市場上銷量猛增。從2007年10月以後,生物素價格開始快速回升。自2008年年初以來,國際醫藥市場生物素價格進入“上升通道”,至2008年8月,我國飼料級生物素出口均價已達到每千克550美元左右,藥用級生物素更高達每千克1400美元以上。直至2008年年底,我國出口生物素始終保持在上述價位上。 由於浙江幾家生物素廠商均狠抓産品質量,故其産品在國外很受歡迎。據悉,浙江兩家主要生物素出口廠商均已接到外商發來的大訂單,這表明它們近一兩年都不必為産品銷路而發愁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