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數據波動表明:經濟復蘇路並不平坦
    2009-04-21    本報記者:林建楊 黃歆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民營企業之都”溫州,誠達皮帶公司管理人之一王文緒欣慰之餘有點驚訝:短短數月內公司似乎已經扛過金融危機。
  誠達有員工約650人,主要生産皮帶,80%産品出口歐美。去年年末,由於海外需求銳減,誠達與溫州其他近30萬個中小企業一樣陷入停産半停産狀態,面臨生産危機。
  “四條生産線只有兩條在運轉,訂單減少超過40%,每月生産60萬條皮帶,每出口一條就要損失兩美元。”他説。但今年春節過後,誠達的海外訂單猛增,四條生産線幾乎滿負荷生産,公司也扭虧為盈。生産的恢復意味着用電量逐步上升。
  王文緒告訴記者,二月份和三月份公司平均每月生産皮帶135萬條,用電近7萬千瓦時,比去年年末低谷時多了4萬多千瓦時。而在金融危機爆發前,誠達高峰期時月産皮帶150多萬條,用電8萬千瓦時以上。
  當大量像誠達這樣的企業逐步復産,中國用電量自2月份以來開始逐步增加,並被許多官員和經濟學者視為經濟回暖的重要跡象之一。
  由於中國74%的用電為工業用電,而且包括鋼鐵、冶金採礦等高耗電産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很多學者認為用電量能夠準確反映中國經濟的運行態勢,用電量由此成為很多學者密切關注的先行指標、“晴雨表”。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電聯)本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用電量為2834億千瓦時,同比下降約2%,但與今年2月份的2455億千瓦時相比猛增15%。
  今年一季度,中國用電量約781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02%。這個降速略低於頭兩個月5.22%的同比下降速度,表明用電量的下降幅度在收窄。
  中電聯的數據表明,去年10月,中國的月度用電量首度出現同比下降。當月全國用電269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7%。
  隨後兩個月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逐步加深,中國用電量的下降幅度明顯擴大。11月,全國用電256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6%;12月用電量為273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93%。
  北京華融證券電力行業分析師王澤軍認為,2月份和3月份全國用電量降幅收窄與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的一些項目陸續開工有關,也與此前中央政府採取的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措施有關,比如提高出口退稅率。
  自去年8月以來中國已累計6次提高數千種産品的出口退稅率。就皮帶而言,出口退稅率已經由此前的5%提高至14%。
  王文緒説,退稅率提高一方面幫助誠達作小幅降價,吸引顧客,另一方面直接提升公司的利潤率。他還透露,訂單增加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在不少浙江和廣東的小型皮帶公司破産後,海外訂單聚集到像誠達這樣相對大的企業。
  王澤軍&&,月度用電量環比上升,以及工業産值上升、股市上漲和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等,都是經濟回暖的跡象。
  不過王澤軍認為,除非鋼鐵、採礦等高耗電産業的用電量止跌回升,未來數月中國的電力數據還會出現波動,而經濟復蘇也不會一帆風順。他説,3月下旬和4月上旬全國發電量掉頭向下表明電力數據的恢復將是一個不斷反復的過程。
  國家電網公司調度中心的統調數據顯示,3月下旬全國發電量同比下降約2%,但3月上旬的發電量則同比增長1%以上。進入4月上旬,全國發電量同比降幅擴大為3.5%。
  數據顯示,發電量同比降幅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廣東、廣西等南方電網區域的發電量下降幅度擴大。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廣東省的經濟規模和外貿居全國之首,廣東發電量下降對廣東以及全國經濟的復蘇顯然不是好消息。
  王澤軍&&,中國經濟是否真正回暖尚待觀察,而第二季度末可能是作出判斷的更好時機。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也&&,判斷可持續的反彈,現在還為時過早。他説,不少浙江的中小企業仍然困難重重,而只有中小企業展開新投資,中國經濟才實現真正回暖。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