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方案對醫藥板塊整體影響不大
    2009-04-07    記者:何蓓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訊 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在經濟寒冬的今天,新醫改方案&&是利好消息,會對醫藥板塊産生積極影響。但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由於該預期利好消息已消化殆盡,所以對醫藥板塊整體影響不大。
  對此,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於明德曾預計,2009年醫藥行業利潤增長幅度不會低於20%。根據記者了解,目前很多PE(私募股權基金)和VC(風險投資)已經把目光集中在醫藥衞生領域。
  商務部的一份調查報告也顯示,自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發生後,幾乎每個行業的增長都在下降,唯獨醫藥産業一枝獨秀。
  對於醫藥行業所表現出的與宏觀經濟環境的弱相關性,北京大學中國醫藥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教授認為:“首先,我國醫藥行業的出口比例不大,基本不依賴國外購買力,所以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很小。此外,我國出口的基本都是原料藥,基本是用來生産仿製藥而不是品牌藥,所以當金融危機影響到國外對品牌藥的需求下降、增加了仿製藥的需求後,對我國的醫藥産業反而帶來了發展機會。”
  而大部分醫藥行業分析師也&&,新醫改方案對整個醫藥行業來説會産生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建立基本醫療衞生制度會對疫苗類上市公司、醫療器械等行業帶來諸多利好,而行業的龍頭公司將會表現較好。
  但是,也有專家及分析師認為,一方面,由於新醫改方案並沒有&&細則,對於2009年醫藥板塊的整體走勢,以及影響還有待觀察;另一方面,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對醫改預期利好消息已消化得差不多,所以新方案&&後,醫藥板塊整體出現大面積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聯訊證券醫藥分析師認為紀健認為:“從整體來看,醫藥板塊一季度的漲勢不如大盤,新方案&&後,儘管會對股市有一個正向刺激,但上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修復性的。而且板塊內部會出現分化,比如疫苗類企業、醫療器械累企業、醫藥流通企業的走勢會好些,此外,生産獨家藥物的企業如神經類藥物企業等會有一定幅度上漲。但醫藥板塊整體出現大面積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公立醫院改革最難 "政府買服務"將成突破口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公立醫院改革一直被視為醫改的最大難題。6日發布的修訂後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新模式,專家&&,這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一次全新突破。

    世界衞生組織等認為:我國醫改藍圖符合國情

  據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世界衞生組織和世界銀行駐華代表處官員和專家6日高度讚揚我國剛剛&&的醫藥衞生體制改革藍圖,認為政府重視改善基層群眾的醫療衞生條件,這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方案。
  在談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等目標時,世界衞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官員薩莉巴伯博士説,《意見》着眼於為全體中國人公平地提供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值得稱讚。

  社會資本依法興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將受鼓勵

  據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6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指出,國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衞生事業,積極促進非公立醫療衞生機構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
  為此,《意見》要求有關方面“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政策法規,規範社會資本包括境外資本辦醫療機構的准入條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業管理政策”。

  網言網語

  ●大樂城:這次醫改最大亮點應該是在“醫療服務均等”、“全民醫保”上,最大受益者應該是農民。

  ●依舊桃:醫改的兩個關鍵點,1,醫藥分開,改變利益分配模式,國立醫院為非盈利醫院,這是很多國家的模式,比較容易實行。2,利益補償,國立醫院是現在醫療行業的主體,當國營醫療機構不贏利後,醫護人員的勞動補償就必須有國家負擔,國家的投入是否足夠,是最大的問題。所以,不論多少問題,最終都要歸結到:在國,投入的大小,在民,醫護人員是否合作。

  ●億萬年37:剛粗粗看了一下醫改新方案,感覺沒有什麼新意,主要是沒有明確中央財政的投入,這僅僅是一個依靠行政命令壓抑藥價的文件而已。

  ●我愛青天白雲:嚴格使用基本藥物和醫療器械是新醫改的亮點,現在的大醫院的醫生在這方面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不會用基本藥物了。

  ●藍晨:醫療改革關係到中國和諧社會的建設,我支持醫改,但我希望這次醫改能真正集合中國人民的智慧,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醫改道路,解決人民看病難和貴的根本問題。我覺得醫院、藥店應該用“無形的手”來主導,同時加上政府“有形的手”,對醫療實行宏觀調控。

  ●雪山人:公立、私立醫院多元化醫改方案是正確的,全部公立辦醫將成為死水一潭,只有競爭老百姓才能得到實惠。

  ●世界真奇妙002:要防止醫改中的腐敗,防止好事辦不好。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