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3-16 本報記者:何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東方人的審美觀向來是“一白遮百醜”,這一點也體現在對麵食“相貌”的追求上。儘管近來有關麵粉增白劑的爭論層出不窮,但記者在一些早餐店、小吃店發現,不少消費者仍較青睞那些賣相不錯、比較白的包子、饅頭等麵食。 據了解,目前大部分飯館、麵食加工點用的麵粉都是散裝麵粉或者大包裝麵粉,裏面幾乎都含有增白劑成分。 近日,記者在北京魯谷地區走訪了幾家早餐店和饅頭店,大部分店主都“含蓄地”&&,因為用量大、利潤薄,考慮到成本因素,幾乎不可能用完全不含增白劑的優質麵粉。一家早餐店的老闆不避諱地説:“哪個顧客不願意買價廉物美的食品?但是如果完全不含增白劑,要麼就會做出發黃、‘難看’的麵食,消費者不願意買;要麼使用優質麵粉,價格就會抬高,本來3元/屜的包子如果換了好麵粉就得賣5元/屜,消費者也不買賬。而且,國家在這方面也沒禁止,只要不超量,沒啥問題。” 在一家麵食加工點前,記者採訪了幾位買饅頭的消費者,他們&&,除非是一眼看上去就不正常的白,一般還是會選擇顏色好、賣相“好看”的饅頭買。“現在到處都在説麵粉增白劑問題,我也挺擔心會不會不安全。特別是像我們北方人,就喜歡吃麵食。但是,我認為只要是正規的銷售點,就算不可能完全不含,應該也在安全範圍內。而且都是老主顧了,在這買了這麼多年饅頭,沒發現吃出什麼毛病。”一位消費者&&。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北京華聯、家樂福等超市,看到超市中出售的小包裝麵粉大多在其包裝袋的顯眼位置印有“不含增白劑”、“不含任何添加劑”等字樣。記者注意到,這些麵粉都是北京超市裏比較常見的一些品牌,如古船、大磨坊、百樂麥、香滿園等,分別以1至5公斤不等為單位,價格在3元/公斤至20元/公斤之間。 華聯超市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超市對供應商有要求,所供麵粉中不得含有增白劑。記者隨後採訪的幾位選購麵粉的消費者,他們均明確&&反對在麵粉中含有增白劑。至於如何判斷,一位王姓消費者&&,“由於基本都是在超市裏買麵粉,所以只能依據包裝袋上的説明來判斷。此外基於對超市商品的信任,所以不是特別擔心。” 而對中消協來説,他們更關注的是消費者的知情權問題。“我們的基本觀點是,不管加了什麼東西,廠家都應該明確標注出來。否則就是一種違法行為。”對於麵粉增白劑問題,中國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麵粉增白劑是否有害還需要有關專家來論證。但是,無論加什麼物質,起碼一點,廠家應該將添加的物質明確標識出來。否則就是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消費者的知情權是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明文規定的權利。無論麵粉增白劑是否有害,知情權必須保證。廠家有義務、也必須告知其麵粉産品所含添加劑的成分,否則就是違法行為。例如轉基因食品,其安全性問題直到目前科學家也拿不到確切的結論。但我們國家有規定要求,必須對轉基因加工食品進行標識,以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同理,對於麵粉增白劑也一樣,儘管其有害性問題還沒有得出最終結論,但真正負責任的做法是,將産品的真實情況標注清楚,然後把選擇權交給消費者自己。”這位負責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