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電視購物商家 借"貨到付款"欺騙消費者
    2009-03-04    本報記者:項開來    來源:經濟參考報

資料照片

  “我想反正是貨到再付款,不怕其中有貓膩,但恰恰是這個心理被電視購物公司抓住了。”一位聽信電視購物廣告、用3000多元購買手錶的廈門市民林先生説。
  要開箱驗貨得先向快遞公司交付代收貨款,一旦交了錢想退貨就須經寄貨方同意,利用快遞公司只負責送達不負責商品真偽的特點,“貨到付款”正成為不法電視購物商家欺騙消費者的新花招。

“瑞士原産”竟是廣東造

  2月17日下午,廈門市的林先生來到廈門市順豐速運有限公司金尚分公司,提取自己訂購的瑞士原産手錶。在向速運公司交付代收貨款前,林先生想打開包裹現場查驗一下,但速運公司堅持交錢簽收後方可開包驗貨。
  幾番爭執後,最終林先生交付了3019元貨款,並當場打開了包裹。讓林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原本訂購的瑞士原産手錶竟是廣東生産的。發現上當後,林先生要求速運公司退回貨款,但遭到了拒絕。速運公司方面&&,他們只負責送貨,至於包裹裏的商品爭議是寄件人和收件人雙方的事。
  在林先生包裹的郵寄單上,寄件公司名稱一欄為空白,寄件公司地址為“北京朝陽區亞運村”。林先生按單子上的寄件公司電話打過去,對方説馬上交給售後服務部門處理,之後電話就打不通了。
  林先生告訴記者,前不久他在一家電視台的購物廣告上看中了瑞士原産手錶,就打電話諮詢,接線小姐向他保證是瑞士原産,還有瑞士原産的證明文件、正規發票等。記者在林先生的速遞包裹裏看到,寄品有三塊手錶和一個工藝品,手錶合格證上寫明産地“中國廣東”,承制商為東莞長安廈邊一家表業製品廠。

“貨到付款”有貓膩

  “我當時想交了錢就在速遞公司人面前現場開箱驗貨,如果是假劣商品不怕他們不認賬。”林先生&&。
  在林先生收到的郵寄單上,有一行SimHei字特別標明:不允許開箱驗貨,如有異議請致電寄方。“要想驗貨就要先付錢,等付了錢再發現是假劣産品就晚了,這是整個騙局的關鍵所在。”林先生説。
  廈門市順豐速運有限公司金尚分公司相關人士也&&,他們只負責將貨安全送到收件人手中,至於貨物本身的品質問題,並不在他們的服務範圍之內。而且不能開箱驗貨,是寄件方明確要求的,速運公司無權違反。
  記者從廈門市順豐速運有限公司金尚分公司了解到,因電視購物導致公司與收件人的糾紛並不少,而“貨到付款”往往將他們無辜牽連其中。就在春節前,廈門一消費者郵購了一款手機,但貨送到後打開一看,與之前承諾的完全不一樣。該消費者要求退款遭拒絕後,一怒之下將送貨員扣住,最後順豐速運報警才將人放了回來。
  “因電視購物上當的消費者來這裡諮詢求助的人不少,但多數都説不出明確的被投訴方,誰是侵害人都不知道。”廈門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肖冬泰副主任説。
  記者給林先生購買手錶的電視購物公司打電話,接線小姐馬上熱情地推銷起産品,但對公司名稱、地址等問題一再回避。在記者多次詢問下,也只説出在北京市朝陽區。據介紹,一些電視購物公司只有電話與外界聯絡,至於公司名、公司地址都是假的,甚至電話也無法辨明屬於哪個地區。
  2008年下半年,廈門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查處了在福建頗有影響的“團家國際”電視購物案件,該電視購物的電話以廈門市區號“0592”開頭,公司地址也為廈門某一地點。但經調查,“團家國際”在福建省內從未註冊過,電話號碼實際是鐵通公司的虛擬號,接線小姐並不在廈門,目的是讓消費者誤以為公司在廈門。

治理頑疾呼籲媒體自律守信

  “電話假、地址假、公司假,消費者連要投訴的對象都弄不清楚,我們也無法受理,這是處理這一類糾紛的最大困難。”肖冬泰説。據介紹,按“12315”消費者投訴中心的受理規範,消費者必須要提供明確的投訴方,説出明確的公司名稱和經營地址。
  廈門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的郭寒介紹説,電視購物存在諸多風險,一是錢匯出去了,但貨卻收不到;二是産品雖然收到,但與廣告宣傳的差距很大,有的甚至是三無産品,質量低劣;三是售後服務得不到保障。
  由於“無名無址”,電視購物欺詐行為有效地規避了相關部門的打擊,違法成本很小,這也是久治難絕的一大原因。“團家國際”電視購物案件最後經與福建電視台交涉,結果是該廣告在福建停播,但至今也沒有找到違法公司及負責人。“廣告播了,消費者買了,案子查了,但是誰幹的卻不知道。”廈門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的人士也十分感慨。
  記者採訪了多位廈門市的消費者,不少人對電視購物都持負面看法,有的甚至把其與消費欺騙等同。是什麼讓電視購物這一新的營銷形式蒙上了如此壞形象,不良電視購物的頑疾還有藥可治嗎?
  不少人士認為,一些電視台在不法電視購物欺騙行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廈門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的同志告訴記者,他們也曾與有關電視台溝通過,但電視台&&他們只負責對廣告資料進行形式上的審查,看相關手續是否齊全,有沒有低俗違法等內容,至於提供的資料是真是假就管不了了,無法真正做到把關。
  “關鍵還是誠信問題。”廈門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相關人士&&,電視購物廣告播發時間多是電視頻道的“垃圾時間”,而且一播就是15分鐘乃至半個小時,電視台樂於將“垃圾時間”賣出,不良商家也需要借媒體發布不實消息,雙方在利益的驅動下,一拍即合。
  廈門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的相關人士呼籲,有關部門應該加強法規意識,對電視購物信息嚴格把關,同時消費者也要提高對廣告信息的鑒別能力,不能貪圖便宜,否則就會陷入電視購物商家的圈套。

  相關稿件
金融危機下 奢侈品分期付款受消費者歡迎 2009-03-02
乳品風波頻出凸顯消費者信心恢復尚待時日 2009-03-02
農民消費者反映問題:品种太少 補貼不多 2009-02-25
電子支付構建給消費者實惠的商業圍城 2009-02-25
保險業服務投訴多 消費者謹防被忽悠 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