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3-04 本報記者:吳華國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一直在自主品牌汽車領域辛勤耕耘、頑強打拼的浙江吉利集團,針對汽車社會已經面臨的全球能源日趨緊張、環境污染不斷加重的發展困局,董事長李書福向國家發改委等職能部門呼籲:盡快&&甲醇汽車國家標準。 李書福説,汽車社會對石油日益高漲的需求,使世界各國加快了對替代能源的開發研究和推廣應用步伐。CNG(壓縮天燃氣)、LPG(液化石油汽)、LNG(液化天燃氣)以及乙醇燃料等都已經在傳統的汽車發動機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 甲醇汽車與汽油車相比,其動力性、經濟性以及排放等均有明顯優勢: 動力方面,甲醇辛烷值高,抗暴性好。由於其自身含氧,燃燒熱效率高,通過增加壓縮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較同型號汽油發動機提高10%。 排放方面,甲醇本身是世界公認的清潔燃料。甲醇汽車排放優於汽油汽車,可達到歐Ⅴ排放標準。 經濟性方面,甲醇本身價格便宜,比較其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品,甲醇汽車研發投入相對較低,以甲醇為燃料的發動機能耗也較低。可見其低成本優勢十分顯著。 除此之外,甲醇作為液體燃料,自燃點高,較氣體燃料汽車,甲醇汽車使用起來更加安全、方便。 李書福説,儘管如此,甲醇汽車並沒有在國外得到大力開發和推廣,究其原因主要有: 國外的甲醇主要用天然氣為原料製備,而天然氣的價格很高,導致甲醇使用成本與汽油相比優勢不明顯。 各國石油財團出於利益最大化考慮,不願投資建設甲醇的儲備庫和加注站,不願建設輸送甲醇的管網。 由於存在對甲醇毒性的誤解以及配套設施的考慮,國外汽車製造廠也不願加大對甲醇車的研發。加上甲醇發動機的冷啟動難以及腐蝕性大帶來的潤滑難等諸多技術層面難以解決的問題更使國外製造商望而卻步。 李書福説,對我國市場環境和使用環境而言,應該説眼下正是甲醇燃料汽車開發的最好時期。其根據在於: 資源廣、成本低。我國生産甲醇的原料不同於國外,我國主要以煤炭為原料,還可以採自於焦爐氣、渣油等。這些原材料在我國來源非常廣泛,而且成本很低。 我國生産甲醇的企業,非常熱衷於擴大甲醇的使用,他們紛紛&&願意加大投資大力度,促進甲醇運輸以及加注站建設。生産企業所在地政府,為了進一步推進甲醇的商品化,以帶來更大經濟效益,在這方面也産生了很高的投資熱情。 經過多年的宣傳,國人對甲醇的毒性認識已越來越全面。專家們認為,其實甲醇的毒性並不比汽油大,通過科學控制,完全能夠滿足日常的使用要求。 目前我國甲醇的生産、貯存和運輸技術已較為先進、成熟。通過近幾年各製造廠的研發,已經從根本上解決了甲醇-25度以上的冷啟動問題。甲醇專用機油的研究以及為解決甲醇腐蝕而對於特殊零部件的專業設計等也有了新的突破。 以上諸多事實證明,我國與甲醇開發應用相關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如果將甲醇燃料替代石油,在汽車市場上加以推廣應用,不僅能夠緩解我國對石油的依賴,解決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還能進一步促進大量甲醇産品的商品化,直接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節約型社會建設。 當前,制約甲醇燃料替代石油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我國在甲醇汽車的標準制訂上沒有及時跟進,導致産品標準落後於産品産業化。由於沒有甲醇汽車的標準,致使這一具有優良性能且節能環保的甲醇汽車開發,無法獲得主管機構的審查、批准,致使甲醇汽車在國內的應用大大滯後國外。 為此,李書福呼籲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應盡快完成甲醇汽車的國家標準的制訂工作。完全可以借鑒已經&&的新能源車輛准入管理辦法來制訂甲醇車的准入管理辦法,即通過劃區域試點運行等措施推動這一節能環保産品盡快得以開發、應用。 李書福説,甲醇車國家標準的&&,對實現我國汽車能源多樣化,改善我國汽車技術落後形象,提高本國汽車企業自主創新積極性,均具有重大而現實的意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