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山:警惕中國風電設備製造業投資過熱
    2009-03-03    記者:李新民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訊 “隨着我國風電産業的快速發展,風電設備製造業已呈現投資過熱局面。”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儘管我國風電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但投資者應提高市場風險意識。”
  來自中國風能協會的數據證實了史立山的判斷。目前我國風電整機製造企業總計已超過70家,風葉生産企業50多家,塔筒生産企業則有近100家。從企業産能計算,已遠遠超過市場容量。
  “中國風電設備製造業不是過熱,而是嚴重過熱。”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岩以風電機組為例説明電風設備業的現狀,他説:“2009年,預計全國新增風電裝機為800萬千瓦。在70多家整機生産企業中,僅金風科技、華銳、東汽、上汽四大家的産能就達到1200萬千瓦;而且金融經濟危機發生後,國際風電生産巨頭紛紛涌入中國,市場競爭之激烈前所未有。”
  國內最大的風電開發商——龍源電力集團總經理謝長軍説:“我國風電設備製造業發展快,這是好事,但各路資本一哄而上,導致非理性發展,這就變成了壞事。國家制定政策倡導風電裝備國産化,當然也是好事,但部分製造企業盲目上馬,貪大求洋,缺少自有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難以形成自主知識産權,産品質量問題頻發,這就會影響到風電産業的健康發展。”
  謝長軍告訴記者,在上世紀90年代初,歐洲曾經歷過風電設備製造業“非理性發展”階段。那時全歐洲有風機製造商四、五十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浪淘沙,如今只剩下不到10家。比如龍源早年從荷蘭、德國、丹麥等地引進風機的幾個企業,今天已找不見了。他由此慨嘆説:“我國為什麼一定要走歐洲的老路呢?”
  “實際上,我國風電設備市場‘大浪淘沙’的情況已經出現。”作為國內最大的風電整機製造商,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對“行業內幕”似乎掌握更多。據其透露,新疆一家大型變壓器生産企業、江西景德鎮一家直升機製造企業,都曾投資風機製造領域,但如今都已理性地退出了市場。
  作為近年來異軍突起的風電配套設備生産商,山東山起重工董事長樊憲國認為,當前國內風電設備製造業投資過熱和産能過剩已成定局。他呼籲,國家有關部門特別是行業組織,要採取市場化手段引導行業有序發展,比如盡快建立國家級認證機構,提高行業准入門檻等等;投資者和金融機構要認清行業現狀,避免盲目投資;風電設備製造商要把企業做強做實,並放眼全球,“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相關稿件
三大因素制約中國風電産業健康發展 2009-03-03
預期有變資金吃緊 外資風電巨頭不斷撤離 2009-02-05
中節能接受輿論監督:整頓風電設備招標工作 2009-02-05
吐魯番去年風電項目累計發電突破1億千瓦時 2009-01-20
張國寶:全國風電裝機已超過1000萬千瓦 200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