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春節前一個月,海南海口市金世紀6樓花梨商家已全部撤櫃,徬徨和迷惘寫在商家們的臉上;每個星期天都很火爆的東湖花梨市場也沒有以前熱鬧了,交易量萎縮得厲害;海口幾個花梨傢具廠,早已裁員停産,個別有實力的廠家已轉移生産方向,重點生産普通紅木傢具;過去以打磨拋光、翻新傢具為營生的作坊,也是生計艱難;廣州新會、福建仙游這兩個被稱為全國最大的紅木傢具集散地,同樣工廠倒閉、原材料暴跌、産品嚴重積壓,這就是海南黃花梨交易市場的現狀。 業內人士指出,如今黃花梨交易幾近終止,原因就在於人們沒能正確認識到花梨的價值在於精美的工藝。
泡沫破碎,古玩市場人去樓空
海南黃花梨,向來被譽為中國最貴的樹。其做成的紅木傢具,是木材傢具中的極品。2007年被稱為海南黃花梨的“牛年”。當時,木板叫價達9000元一公斤。就在這一年,廣西北海一名房地産開發公司的老總一下子從海南買走了4000多萬元的原材料和成品傢具。 上世紀70年代,當時海南黃花梨的價格僅為一兩毛錢一公斤。近些年,少數北京、上海等地的買家來海南花鉅資大舉收購海南黃花梨木,讓海南本土人士大為震驚,紛紛加入搶購收藏黃花梨的行列中。到2008年,海南省內黃花梨木板的價格已被炒至每斤2萬多元,就連普通的料子也要賣到數百元一斤。在海口人民公園有一棵百餘年歷史的花梨樹。數年前,已有“地下市場”的一些人開價5萬元要這棵樹。2008年初,“地下市場”開價已達40萬元,由於海南政府部門保護得力才得以保存。 記者近日採訪過被收藏界認為是“海南花梨第一人”的鄭永利。他19歲從浙江來到海南做木工,在上世紀70年代,海南黃花梨的珍貴還無人知曉,甚至有人拿來燒火做飯,而有的藥材公司則以一兩毛錢一公斤的價格收購回去,當作紅花油等藥材的原料。就是從當年的各種藥材公司收購開始,黃花梨一直以一種藥材的身份論斤出售。業內人士分析,隨着一些不懂裝懂的所謂收藏家一路爆炒,製造出了繁榮的假象。
然而,這個巨大的泡沫僅存在一年時間就開始破碎。2008年5月開始,黃花梨價格開始下跌,交易率不斷向0逼近。 炒花梨,確實讓一些人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但也滋長了一些人的“野心”,他們開始借錢、貸款買花梨,然後囤積起來,期待着價格炒起來。有的人原來是認不得多少字的農民,是黃花梨讓他們洗去了腳上的泥巴。他們並沒有理解花梨精美的工藝,只是傻傻地買來木頭,再用防盜門鎖起來,沾沾自喜。買多了,他們之間會相互攀比,都説自己的最值錢。同樣的一張八仙桌,今天你説你的價值20萬,明天我就説我的價值30萬。 現在,花梨這架“直升機”卻是自由落體。2007年的時候,海口新世紀6樓的花梨市場,鋪面月租金少則數千元,多則2、3萬元,當時有數十家賣黃花梨的鋪面。2008年,海南黃花梨的價格炒到了頂點,隨後生意就一直走下坡路。現在降價的幅度形同割肉,眾商家被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折磨得怨天尤人,苦不堪言。
“唯材論”能站得住腳嗎?
“未經藝術加工的黃花梨木塊,竟有人喊出幾萬元一斤的天價?花梨傢具的根本價值在於它的工藝,惡意囤積哄抬價格必然導致自食苦果。”2008年5月至今,黃花梨交易幾近終止,知名紅木專家周默認為主要原因就在於人們沒能正確認識黃花梨的價值。 “唯材論”是炒家們所用的主要手法,他們到處宣揚“只有海南黃花梨才是最好的木材,只有海南黃花梨做的傢具才是最好的傢具”。但這種説法正在遭到越來越多的人質疑。 周默曾多次公開批駁過市場上的“唯材論”。他精妙地以茅&酒作比喻:全國那麼多酒廠,所用原材料都是高粱、小麥,為什麼沒有茅&酒的至尊?主要原因是:工藝不如茅&。 “我不是説材質不重要。而是説,真正能讓黃花梨傢具值大錢的主要原因在於它精美的工藝。”周默説,古典傢具應該先看材質,但是,你決定要買回去是不是還應該考慮這套傢具的款式、做工?除了花梨,其它紅木經過巧匠加工出很精美的傢具,也能賣出黃花梨傢具的價錢。 另外一名業內人士説,1000多年前開始,黃花梨傢具就是比較好的供品。送進皇宮或者達官貴人家中的傢具,做工都很精美,款式很考究。正因為如此,才不時傳出北京又有哪套傢具拍出幾百萬、幾千萬。看到北京一套重100斤的花梨傢具能拍500萬元的時候,囤積海南黃花梨的人就會牽強附會。他們會由此得出每斤價值5萬元的結論。然後,他們會拿上自己的花梨到市場上叫賣。隨後,就會根據自己家中囤積的黃花梨的重量而算出自己的“資産”又升值了。 “好的花梨傢具工藝品是精品,能值那麼多錢是因為它凝結了很多人的智慧。但是你看目前海南市場上這些黃花梨傢具,幾乎都是用釘子和膠水硬湊一起,做工粗糙不堪入目。有的八仙桌和太師椅,人一坐下來桌面都到脖子處了,一點都不和諧,毫無美感可言。”資深收藏家李先生説,古代好的黃花梨傢具沒有繁縟的裝飾,以簡潔明快為美,採用精巧準確的榫卯結構將傢具的各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構件之間不用釘子不用膠水,這是區別於西方傢具的最大特點。 剛開始炒花梨的時候,人們很新奇,但是時間一長就覺得沒有工藝的傢具不值得花那麼多錢去收藏,加上炒家們要價越來越高,就都不買了。所以,海南黃花梨價格經爆炒後又暴跌是必然現象。再創輝煌似乎永遠是一個夢。 如今,很多花梨“百萬富翁”、“千萬富翁”處境很不妙。他們的錢全部拿來買花梨了,面臨交易停滯的局面,他們欲哭無淚。 海南省林業局的官員指出,對於野生花梨木,國家是明令禁止私下買賣的。但如今大部分的野生花梨都在私人手中。交易中,更是以私人交易為多。頻繁的私人交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很多。首先,對於國家來説是偷稅漏稅的問題。他們一筆交易可以幾百萬、幾千萬,但是誰交過一分錢的稅?其次,造成各種治安案件頻發。不時有為了花梨而入室殺人、攔路搶劫的事情見諸報端。再次,炒作花梨帶來了亂砍濫伐,破壞了生態平衡。 目前市場上有些人動機不純。儘管現在花梨交易率逼近0了,但這些人仍會死撐説:“我家的花梨還很值錢”。
應深入挖掘黃花梨工藝內涵
據專家介紹,海南黃花梨是中國明代和清代早期最受推崇的木料,它花紋美麗、色澤柔和,有香味,容易進行深顏色和淺顏色的調配,可表現出淺黃、深黃、深褐色,也適合鑲嵌,具有加工性能良好,軟硬輕重適中,不愛變形等特點,特別適宜製作榫卯,所以它是當時最佳的木料選擇。 清代中期後,隨着人們對木材顏色的審美變化,尤其是皇家對深顏色的紫檀、老紅木逐漸重視,黃花梨就退出了江蘇、廣東和北京地區。只是在海南、廣東雷州半島地區被民間用於製作傢具、工具或蓋房子使用。由於海南黃花梨稀少,在上世紀前半葉國家禁止採伐,只有小根的木材可以作為藥材經營,這樣就顯得十分珍惜。 那麼,我們對於這些珍稀資源應該怎麼保護呢?一些有識收藏家認為,收藏界應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着眼長遠,不貪近利,要深入研究發掘海南黃花梨傳統精美的製作工藝,並探索傳統工藝和時代結合的新時尚,讓傳統再現輝煌。海南黃花梨的炒家們也應該琢磨研究黃花梨傢具的工藝特點,以求能超越明式傢具。如果哪天做出那樣的傳世之做,還怕賺不到錢嗎?人為刻意炒作可能實現一時之熱鬧,但卻讓保護和利用海南黃花梨走入偏道,也難以持久,其造成的後遺症更是很久難以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