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2-27 本報記者:蔣志敏 梁鋼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傳統産業如何調整升級,是企業應對金融危機、轉變發展方式中普遍遇到的難題。廣東省佛山市淘汰、轉移一批落後企業,扶持壯大一批優勢龍頭企業,對傳統産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佛山的陶瓷産業面臨高能耗高污染、資源約束加劇、整體競爭力不強幾大問題。佛山市委書記林元和告訴記者,佛山的陶瓷産業已到了必須調整和升級關鍵時期。 經過縝密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佛山市&&了一系列陶瓷産業調整提升的具體政策和實施步驟。 根據全市近300家陶瓷企業的不同狀況,佛山以節能減排為切入口,提出“扶持壯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轉移淘汰一批”,鞏固現有龍頭企業地位,通過開發新技術,利用新能源,實現清潔生産;經過整改可以達到環保、規劃、國土等有關要求的企業予以保留;環保、能耗、安全生産不能達標的企業,引導其異地改造或關閉轉産。
據佛山市經貿局統計,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市已有144家約佔總數50%的建築陶瓷企業自行轉産、結業或被依法關閉。佛山中心城區的禪城區,關閉或轉産的企業已佔該區陶瓷企業總數的近70%。 一大批陶瓷企業退出或轉移,會不會導致佛山陶瓷傳統産業的空心化?佛山市委常委梁毅民對記者説,退出的是一些落後企業,重要的是,通過調整提升,佛山陶瓷企業有了向更高層次發展的空間。 記者了解到,如今佛山市陶瓷産業創新升級的文章正越做越大。2008年10月,由中國建築衞生陶瓷協會正式命名的“中國陶瓷産業總部基地”在禪城區開始運營。在這個總投資達26億元的基地已有全國和世界50多個知名陶瓷品牌企業進駐,設立全球營銷、管理、服務以及産品研發設計中心。陶瓷專業物流市場——“瓷海國際”一舉吸引了300多家企業加盟。按照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標準,禪城區要求陶瓷企業採用先進技術、裝備和現代化管理手段,實施清潔生産、清潔運輸、資源綜合利用,發展高端陶瓷。 記者了解到,一個集陶瓷工業旅游、陶瓷文化鑒賞、制陶體驗於一體的陶瓷文化旅游區正在佛山規劃建設中,為佛山陶瓷企業深度發展提供了機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