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廣西平南制藥廠生産的糖脂寧膠囊。資料照片 | 1月25日,農曆大年三十,對廣西平南制藥廠辦公室主任盧春園來説,註定是難以忘記的一天。當許多人享受着闔家團聚的溫馨時,盧春園心中卻充滿着惶恐和忐忑不安:藥廠生産的“糖脂寧膠囊”是否添加了化學物質“格列本”的檢測結果將在當天下午公布。 “下午4時30分左右,市藥監部門通知説,我們廠生産的七個批號的‘糖脂寧膠囊’均未檢測出‘格列本’,我心中那塊石頭終於落地。同時長舒一口氣的還有藥廠的幾十位職工,藥品中如果真的檢測出‘格列本’,預示着他們將失去工作。”盧春園説。 然而幾天以後,盧春園平靜下去的心又突然懸了起來。假冒“糖脂寧膠囊”事件被曝光後,藥廠藥品銷售遭遇危機,不少經銷商要求退貨,企業産銷面臨困境。於是盧春園和廣西平南制藥廠的許多職工紛紛呼籲,曝光假藥的過程中應盡量保護正規廠商的利益,既要打假又要保護好奉公守法的企業。
經銷商作祟犯罪嫌疑人浮出水面
1月17日和1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兩名糖尿病患者服用標識為“廣西平南制藥廠”的“糖脂寧膠囊”(批號為081101)後相繼死亡。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藥品檢驗所檢驗,該藥品中非法添加了化學物質“格列苯”。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管局核查,廣西平南制藥廠未生産過批號為081101的“糖脂寧膠囊”,致人死亡的藥品為假冒産品。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介紹,“格列苯”別名“優降糖”,主要用於降低血糖,但是它的使用有嚴格的限量,一般每天服用2.5毫克至5毫克,最多一天不能超過15毫克,大劑量服用“
格列苯”會出現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等現象。 事件發生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迅速責成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徹查假“糖脂寧膠囊”的源頭和流向。1月30日,衞生部緊急叫停標識為“廣西平南制藥廠”生産的“糖脂寧膠囊”。 隨着全國各地查控力度逐漸加大,假冒“糖脂寧膠囊”的來源及售假方式逐漸水落石出。2月7日,犯罪嫌疑人李冬在遼寧省朝陽市被抓獲。據李冬交代,其銷售的假藥“糖脂寧膠囊”係從外省某處購入。遼寧省公安機關稱,藥品的收繳、流向、銷量及相關犯罪嫌疑人等具體情況,還在進一步偵查中。 盧春園告訴記者,李冬係平南制藥廠的總經銷商,自從假冒“糖脂寧膠囊”事件被曝光後,就再也&&不上李冬本人。 據了解,非法銷售人員主要通過所謂專家坐診、義診、免費檢測血糖等方式將假藥暗地銷售給患者。截至2月7日,新疆已查出購進批號為081101的“糖脂寧膠囊”假藥共計14400瓶,已查扣10663瓶。此外,遼寧、四川、青海也發現了假冒“糖脂寧膠囊”。
藥品被假冒小藥廠颳起“大風暴”
廣西平南制藥廠是一家民營藥廠,位居平南縣城郊區,2005年投産,現有工人40餘人,即使放在平南縣來説,也是一個小廠,記者驅車趕往藥廠時多方打探才得以找到。 正是這樣一家不起眼的小企業卻突然位居假藥風暴的中心。藥廠廠長盧廣榮介紹,1月24日,藥廠突然接到貴港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平南縣分局的緊急通知,要求下午2點企業領導、職工在藥廠辦公室集中,要對藥品産銷情況進行核查。這時,盧廣榮才知道新疆兩名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了標識為廣西平南制藥廠生産的“糖脂寧膠囊”後死亡,此藥品中非法添加了化學物質“格列本”。因為正值春節期間,能召集到的職工並不多,但是大家的心情都很緊張,直到晚上11時,大家都還在待命。 最壞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廣西藥監部門經過核查,認定平南制藥廠是依法批准的藥品生産企業,2008年共生産八個批次的“糖脂寧膠囊”,除批號080801因抽樣量不夠未抽驗外,對其餘七個批號藥品進行的抽檢,均未檢出“格列本”。 然而“風暴”並未就此遠去。因為假冒“糖脂寧膠囊”的流向和源頭尚未查清,廣西藥監部門依然保持着高度警惕。2月3日上午,記者在平南制藥廠採訪時看到,生産車間、倉庫的大門上都貼着標識為“貴港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平南縣分局”的封條,廣西區、市、縣三級藥監部門的工作人員將藥廠辦公室當成了臨時辦公地點。“人數最多時,光局長、副局長就來了四五個,我自己也分不清都是哪一級藥監部門的局長,見了別人喊局長準沒錯。”藥廠副廠長陶開豐説。
聲譽被澄清經銷商卻紛紛退貨
雖然廣西藥品監管部門並沒有從平南制藥廠檢測出“格列本”,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新聞發言人也稱,在新疆查到的“糖脂寧膠囊”是冒充廣西平南制藥廠生産的假藥,但是平南制藥廠依舊遭遇産銷危機,不少消費者抱着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態度不敢購買,經銷商也紛紛要求退貨。 “現在我的手機和固定電話每天響個不停,大部分是諮詢和要求退貨的電話。我們在年前進行了不小的廣告投入,本想在年後大幹一場,在初三舉行一場招商會,現在一切都泡湯了。”盧春園説。 盧廣榮介紹,藥廠生産的“糖脂寧膠囊”每瓶(60粒)賣給經售商的價格是9元左右,藥店銷售價格每瓶(60粒)30元左右,而生産成本每瓶(60粒)8元左右,利潤並不高,銷售量也不大,企業形象受損後,損失較大的實際上是藥廠的主打産品“前列清茶”。
危機之中藥廠職工對前景充滿擔憂
記者了解到,由於事件還處在調查之中,藥廠尚不能從春節假期中恢復正常生産,不少職工心態不穩,對前景充滿擔憂。 52歲的盧東明是藥廠附近六陳鎮人,他和妻子陳惠運都在藥廠工作。“我兩個孩子一個在讀大學,一個在讀高中,我做操作工每月收入1000余元,夫妻倆收入基本上都供孩子讀書了,要是藥廠不能生産了,真不知道以後的生活該怎麼辦。像我這麼大的年齡外出打工很難找到工作。”盧東明説。 陶開豐介紹,工廠職工大部分和盧東明一樣是附近的農民,他們年齡普遍偏大,多是“4050”人員,去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打工並不好找工作,在藥廠工作雖然收入不高,但是離家近,工作生活比較方便。 不僅藥廠普通工人憂心忡忡,藥廠的技術人員同樣對前景充滿憂慮。李坤嶺2008年7月從廣西醫科大學藥學專業畢業後到藥廠做技術員剛剛半年。她説:“這件事情對我打擊挺大的,現在經濟形勢不好,工作不好找,來到藥廠本來想幹一番事業,沒想到剛工作半年就遇到了這種事情。藥廠一天不開工,我就一天領不到工資,如果藥廠以後經營不下去了,我也就失業了。”
保護被假冒企業的法律法規亟待建立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假冒“糖脂寧膠囊”致死患者事件發生後,藥品監管部門的反應可謂迅速及時。但是當責任追究機制越來越健全的時候,誰來保護受害的中小企業的利益成為了一個新的難題。這些中小企業一般是打假能力弱、危機公關能力不強,但在吸收農民工就業方面卻發揮着不小的作用。 因此,他們建議國家應該制定相關法規,在保護因商品被假冒而受損的企業方面進行一些探索。一是制定保護受害企業的法律法規。“藥廠也是受害者,就算造假者被繩之以法了,藥廠的損失又如何挽回?但是現在國家並沒有相應的政策對受害企業進行補償,出現這種情況後一般都是企業自掏腰包,進行危機公關。”盧廣榮説。 二是地方政府應該加強對受損企業的扶持。平南縣副縣長周仕志説,大企業産品被冒牌後,因為有較強的危機公關能力,相對比較容易挽回損失。但是對於平南制藥廠這種小企業來説,産品被冒牌後,對其打擊可能是致命的,企業以後的銷售將面臨很大的困境。作為地方政府,應給企業一些優惠政策,幫助其走出困境。 三是中小企業應該加強對自身銷售網絡的監管。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監管處副處長韋廣輝説,在這起事件中雖然廣西平南制藥廠是受害者,但是和其對經銷商的管理不嚴格也有一定&&。現在一些小企業,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對經銷商進行嚴格管理,給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