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2-12 本報記者:陳偉 實習生:尹乃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國務院常務會議11日審議並原則通過的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稱,必須穩定造船訂單,化解經營風險;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進産業結構調整,提高大型企業綜合實力;加快自主創新,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發展海洋工程裝備。 “國家把船舶工業單獨拿出來,而沒有併入裝備製造業振興規劃,可見國家對這一行業的重視。雖然規劃看起來都是一些面上的東西,但國家顯然把船舶工業當作戰略來看待,提供一種無形的後盾。”中國船舶工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首席研究員包張敬説。 船舶行業是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規劃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船舶出口買方信貸資金投放,並將現行內銷遠洋船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長到2012年。 包張敬&&,一方面國內船舶企業製造的船隻大部分是國外客戶訂制的,另一方面國內船舶企業融資的難度在加大,所以這一政策對他們擺脫困境將會有一定的作用。 記者從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獲悉,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主要從事船舶融資信貸的金融機構紛紛提高了船舶信貸融資的風險意識。因此,船東融資難度顯著增大,部分銀行已將造船業列入高風險行業。 部分船舶企業反映,由於金融機構提高了船舶融資的貸款利率,加大了對船舶融資項目、付款保函的審查力度,船舶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取付款保函的難度加大了。 “現行的內銷遠洋船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原定於2010年截止,此次振興規劃將該政策延長兩年,對於船舶企業而言將會有直接的幫助,就好像吃了定心丸。”包張敬説。 不過,包張敬同時&&,現在整個船舶行業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不只是融資方面的問題,所以這一政策的真正效果還有待觀察。 規劃還提出,抓緊研究&&鼓勵老舊船舶報廢更新和單殼油輪強制淘汰政策;今後3年暫停現有船舶生産企業新上船塢、船&擴建項目;在新增中央投資中安排産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支持高技術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重點配套設備研發。 “這些政策是針對産能過剩這一問題而言的。”包張敬&&,前幾年市場好的時候,船舶工業的産能大量擴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泡沫。隨着金融危機的衝擊,新船訂單急劇下滑,産能過剩的矛盾集中爆發出來了。 包張敬同時指出,我國造船行業科技創新能力較弱,本身也存在着調整的要求。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國內船舶行業的長度和深度都將超過預期,因此,國內船舶企業有必要進一步提高自主研發能力,調整産業結構,促進産品升級。 “國家&&産業振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保增長,同時也是想借這個機會提升整個船舶行業的水平,提高船舶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這是一個更長遠的目標。”包張敬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