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9-01-15 本報記者:賴少芬 張旭 陳鵬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目前市場上的“山寨手機”主要包括兩部分,其中“高倣機”以模仿名牌産品的功能和樣式為賣點,用幾百元人民幣的售價,實現數千元名牌産品的功能;另一種由生産者自己命名品牌,名稱五花八門,被稱為“雜牌機”或“國産機”。 “山寨手機”的出現已經搶佔了品牌手機的部分市場份額。東莞市金銘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勤康説,目前市場上的“山寨手機”至少有四五千萬台,搶佔了原本屬於國産品牌的中低端市場份額。“山寨手機”不只在大城市,在農村、偏遠山區的市場也氾濫成災,公司曾做過市場統計,“山寨手機”已佔國産手機市場的30%左右。 一些企業負責人&&,“山寨産品”導致正規企業的産品銷量下降,企業利潤降低,産品研發後繼乏力。陳勤康説,每年9月份到春節前是手機銷售的旺季,但2008年9月以來公司銷售額同期下降30%至40%。目前資金無法回流,公司連基本的運轉都難以支持,很難繼續投入資金研發新産品。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山寨手機”之所以能以低價進入市場,主要是因為逃避了幾方面的費用。通常一款正規手機,生産前需要交給工信部檢測,按照2008年的價格計算,一款機器入網檢測費通常在20萬元到30萬元之間,檢測一般需要50天左右。“山寨手機”生産企業則不需要交納這筆費用,生産周期靈活。此外,“山寨手機”企業不用承擔售後服務、産品研發和廣告等費用,也不用交稅,在成本上比品牌廠商低了很多。 有關市場調查發現,不少消費者購買“山寨手機”是因為看中其核心賣點“價格低”和“功能多”,這些消費者以學生、低收入者和一些追求個性的人為主。在媒體工作的吳敏近兩年已經買了幾部“山寨機”,其中一部手機的外形是一隻卡通貓,另外一部手機外形是一隻手錶。吳敏説,這種有個性的手機在品牌廠商中很難找到,而花幾百元在“山寨機”中就可以買到。 深圳手機協會副秘書長蘇傑認為,“山寨手機”受歡迎説明市場對這種價格低、功能多和個性化設計的手機有大量需求。從目前的消費水平來講,大部分老百姓都需要一千元以下的中低檔手機,所以,“山寨手機”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蘇傑認為,“山寨手機”的存在使手機行業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國産品牌被“山寨手機”搶佔市場份額,説明國産品牌在價格控制、産品質量、品牌塑造等方面都缺乏很強的競爭力,在産品研發上也缺乏核心技術,因此無法牢固把握這一塊市場,這是目前國産品牌手機企業應該反思和改進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