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馬鈴薯産業競爭力亟待增強
生産經營粗放 無法滿足需求
    2009-01-05    本報記者:周潤健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我國是世界馬鈴薯第一大生産國,面積和總産量約佔世界的1/4。雖然馬鈴薯生産總量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但從農戶種植到企業加工,整個産業仍停留在較為粗放的階段,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近日在天津舉行的2008馬鈴薯國際技術論壇上,一些馬鈴薯專家&&,中國馬鈴薯産業競爭力亟待增強。

  我國已成馬鈴薯生産和消費大國

  馬鈴薯産量高、適應性強,用途十分廣泛,是很好的加工原料,也是世界上最有發展前景的高産經濟作物之一。
  天津市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張俊濱介紹説,目前全世界馬鈴薯種植面積2000萬公頃,總産量3.5億噸。其中中國的種植面積達488萬公頃,佔世界的25%。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馬鈴薯食品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徐開生説,近幾年在市場需求帶動下,我國馬鈴薯加工業迅速發展,主要包括冷凍薯條、馬鈴薯全粉和澱粉。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我國生産冷凍薯條6.3萬噸,進口三萬噸。全年實際消費量近九萬噸。目前全國約有12家企業生産馬鈴薯全粉,總産能8.9萬噸,生産形勢呈現産銷兩旺,供不應求。冷凍薯條生産企業大部分是獨資或合資企業,生産集中度較高。因利潤豐厚,2008年黑龍江、內蒙、甘肅、青海等地在建馬鈴薯全粉項目5.6萬噸。
  據徐開生介紹,現今我國馬鈴薯澱粉生産上一定規模的企業約有50余家,小企業千余家,其中主要生産企業擁有74條生産線,總生産能力60多萬噸,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全自動、全旋流、全密閉工藝的生産線。2007年我國馬鈴薯澱粉實際産量30萬噸左右,達到一級品的産量有五萬多噸。

  産業競爭力不強

  近年來,我國馬鈴薯生産發展較快,栽培面積和總産量均有較大幅度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一位,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發展民族工業等方面已發揮了一定作用。
  專家&&,我國有關馬鈴薯的技術研究和實際應用在某些領域已達世界先進水平,但就全國而言,馬鈴薯的生産和利用很不平衡,單産水平、加工利用率、增值率較低,産業各個環節之間缺乏有機銜接,這些與馬鈴薯産業強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種植水平低,對加工企業有直接的影響,馬鈴薯種質資源仍然缺乏,加工專用、多抗品種選育進展緩慢;原料薯合格率低、優質脫毒種薯比例低,種薯(苗)嚴重退化;缺乏因地制宜的優質高效大田生産栽培技術和流行性病蟲害預測預報技術等,加之機械、貯運和質量監控手段不高、産業鏈各環節脫節等,使我國的馬鈴薯生産雖大卻不強。
  二是加工利用率仍有待提高。我國馬鈴薯多限於鮮貯、鮮運、鮮銷、鮮食。只有不到10%的鮮薯用於薯條、薯片、全粉和精澱粉的加工,且存在着部分企業開工率和加工能力不足。目前,除中國食品協會馬鈴薯專委會成員等骨幹企業外,相當一些馬鈴薯加工仍限於加工成粗製澱粉,製作粉絲、粉皮、粉條、酒精等,加工深度、消化能力、經濟效益均有限。
  三是技術創新不足。無論是種植業還是加工業,都存在技術創新的不足,種植業缺乏優良品種的選育和推廣,加工業缺乏更為健康、更加方便、更接近消費者日常飲食的新配方和新産品開發。
  四是全國無規劃的重復建設依然存在。隨着馬鈴薯加工製品的熱銷,各地均在爭相上馬鈴薯薯條、薯片、全粉、精澱粉的大項目。一方面現有馬鈴薯精澱粉企業設備閒置率已經很高,另一方面又在上新項目,勢必造成新的浪費。
  五是除少數規範企業外,大部分企業對馬鈴薯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廢水、廢渣的處理和綜合利用不夠重視,措施不力,環境保護問題突出。

  産業結構調整應盡快進行

  聯合國糧農組織副代表張忠軍&&,作為世界上馬鈴薯第一大生産國,中國的馬鈴薯生産無論面積、單産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大力發展馬鈴薯産業對於促進中國糧食生産、保障糧食安全可發揮重要作用。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的馬鈴薯産業未來前景美好。但要推動我國馬鈴薯産業的發展,必須找準制約産業發展的瓶頸環節和關鍵因素,借鑒國內外馬鈴薯産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推進馬鈴薯産業的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
  繼續提高我國馬鈴薯種植水平。馬鈴薯作為我國促進糧食生産發展的一個優勢作物,正在得到各有關方面的重視,今後將朝向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産水平、增加産量發展;推進種薯良種化、種植標準化、經營産業化;對馬鈴薯保鮮、貯藏、流通等關鍵技術和設備進行研發。而加工業也要充分發揮市場和加工的拉動作用,以建立馬鈴薯專用生産基地,訂單生産等方式,促進適合加工需求的馬鈴薯專用品種的快速發展,以滿足産業發展的需要。
  進一步提高馬鈴薯加工利用率和技術裝備水平。大力提高馬鈴薯加工利用率,對於已具備一定規模特別是具備國際先進生産能力和市場經營能力的企業要發揮引導和帶動作用,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大適合我國廣大地區的適度規模的先進的國産化馬鈴薯加工設備的研發和推廣力度,滿足更多馬鈴薯産地加工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強環保措施和綜合利用,逐漸使馬鈴薯産業形成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優勢産業。
  加強技術創新,滿足美味方便與營養健康需求。2008年公布的我國新膳食指南中強調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以滿足合理膳食結構需要。隨着馬鈴薯營養價值被認識,加工企業更要抓住機遇,加大創新的力度,生産出更多既美味又營養的馬鈴薯好産品。
  此外,繼續提倡大力開發新産品,改變目前僅限於薯片、薯條幾種産品。鋻於國內外消費者普遍傾向減少家庭烹飪負擔,結合中國餐飲食譜中各式各樣的馬鈴薯菜肴,完全可以開發出幾種,幾十種更加適合消費者一日三餐方便、可口需求的馬鈴薯菜品,製成品,半成品,冷凍産品等等,供應家庭、供應餐館,既可滿足消費者美味方便與營養健康的需求,也為企業和産業的發展開創了新的增長點。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從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準的高度,組織有關方面,儘早研究制定推動我國馬鈴薯産業加快發展的規戈,同時,對馬鈴薯科研、生産、加工和銷售等各個環節採取扶持政策,促進我國馬鈴薯産業加快發展,此外,從事馬鈴薯科研的單位要加強聯合,攜手研究和開發急需的適宜品種,不斷提高脫毒馬鈴薯種薯繁殖技術,主要病害防治技術和因地制宜的栽培技術。

  相關稿件
農業部力解寧夏南部山區馬鈴薯滯銷之急 2008-12-22
馬鈴薯豐收了 2008-10-13
首屆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召開[圖] 2008-09-22
秘魯將大力推廣馬鈴薯種植消費 2008-05-15
多吃馬鈴薯滿足合理膳食結構的需要 2008-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