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12-31 本報記者:葛素表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截至今年12月16日,全國近千家倣瓷餐具生産企業,獲得工業生産許可證的只有23家。”我國環境化學專家董金獅27日對新華社記者説,目前我國的倣瓷餐具生産隱患較大,很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用工業原料醛樹脂代替密胺樹脂,而且九成以上倣瓷餐具生産企業屬“無證經營”。 三鹿奶粉事件讓人們知道了一個化學名詞“三聚氰胺”,而很多家長給孩子吃飯喝水用的倣瓷小勺、小碗和小杯子的主要原料密胺樹脂的主要成分就是三聚氰胺。董金獅介紹説,按照用途,三聚氰胺分為食品級和工業級兩種,食品級的原料可以用來生産倣瓷餐具,在生産過程中要經過高溫定型,冷卻後就不會輕易變形,即使直接放在爐子上燒成灰,也不會分解有害物質。但實際上,市場上銷售的一些倣瓷餐具的原料並不是密胺樹脂,而是尿素和甲醛合成的醛樹脂,醛樹脂主料是甲醛、尿素、木漿。用這種原料生産的餐具有一種刺鼻的氣味,很像有害物質甲醛的味道,而且不耐高溫,不到100攝氏度就容易變形、起泡。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日前在北京5家超市和8家批發市場購買了15家企業生産的倣瓷餐具,送往有關檢測機構,檢測發現部分兒童倣瓷餐具安全性指標不合格。董金獅告訴記者,這些不合格的倣瓷餐具甲醛溶出量超標、顏料脫色等都會給兒童帶來巨大安全隱患。 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規定,從今年1月1日開始,包括倣瓷餐具在內的食品包裝容器生産企業必須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委派機構的驗收,取得由質檢總局統一頒發的生産許可證(QS)才能生産。可是,近一年時間過去了,截至今年12月16日,全國近千家倣瓷餐具生産企業,獲得生産許可證的只有23家。 記者了解到,生産一件倣瓷餐具,如果使用密胺樹脂,成本約為10元錢,而用醛樹脂加工,只要4元錢,在倣瓷餐具生産企業,一般把原料分為A1、A3、A5三種型號,其中,A1的主要成分是醛樹脂,A3是一半醛樹脂代替密胺樹脂,A5是指純的密胺樹脂。醛樹脂的成本是每噸4000元左右,而密胺樹脂的成本每噸在14000元左右。 按照國家標準,倣瓷餐具是用密胺樹脂生産的。那麼醛樹脂是否可以做餐具呢?記者查閱了國家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衞生標準的原料目錄和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助劑目錄,發現兩個目錄都沒有把醛樹脂收錄其中。這意味着,國家禁止用醛樹脂生産餐具。 記者電話採訪了《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衞生標準》新標準起草人之一、上海食品藥品監督所彭少傑。他説,該標準從去年就開始修改,目前送審稿已成型,處於正在向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報批階段。新標準對甲醛含量有了嚴格的限制,此外,增加了三聚氰胺遷移量的指標,明確規定在倣瓷餐具的生産中不能使用醛樹脂和酚醛樹脂做原料。
|
|
據新華社北京電(記者劉浦泉)
北京市工商局有關人士27日首次對倣瓷餐具質量問題做出回應,&&將對北京市場倣瓷(密胺)餐具開展專項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將依法予以查處。 此前,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發布倣瓷(密胺)餐具質量調查報告稱,從北京8個批發市場購買的10個倣瓷餐具樣品,經國家環保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單位檢測,結果只有5個合格,合格率為50%。不合格的倣瓷餐具問題主要是甲醛含量超標和耐濕熱性差,加熱時會脫色、變形。 據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總工程師白建國介紹,北京市現有3家倣瓷(密胺)餐具生産企業,但質檢部門對企業檢查未發現産品不合格。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