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院:改變財政投入方式 按診次購買中醫服務
    2008-12-16    記者:王小波 曾亮亮 劉翔霄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訊 北京市右安門外醫院院長、右安門社區衛生中心主任王小年日前&&,為進一步支持中醫藥在基層醫院的發展,政府可改變財政對中醫的投入方式,由原來針對單個醫療機構的成本撥款,改為按診次購買中醫醫療服務。
  據了解,目前財政對社區醫院投入的大致模式是,根據社區人口總數等指標,確定社區醫院規模;根據醫院規模確定醫院運營成本;根據成本來決定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撥款多少。
  王小年認為,這種做法,不利於中醫在社區醫院的發展。比如,不利於調動基層醫院中醫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可能使有的醫院更傾向於單純擴大規模,以獲取更多財政撥款,而較少關注實際療效如何等等。他建議,政府可在“收支兩條線”的前提下,將財政按醫療機構運營成本撥款,改為按診次購買中醫醫療服務的投入方式。即測算出中醫藥每診次的成本,按每年患者中醫就診人次多少,計算出對一個社區醫院中醫項目每年財政投入總量,財政據此進行撥款。
  王小年&&,財政按診次購買中醫服務,會使醫院産生競爭壓力,努力提高中醫療效。中醫醫療服務效果好的社區醫院,患者就診次數就會增加,財政撥款就會流向這些醫院,産生正向激勵效果;反之,差的社區醫院財政撥款就會減少,會對其産生壓力。
  “從長遠看,這樣做可以減少醫療機構的運行費用,有利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王小年説。他曾赴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留學。學成歸來後,一直積極探索在社區醫院中大力引入中醫。
  據介紹,該院中醫特色門診2007年就診的人數達22836人次,加上所有用藥在內的人、財、物成本支出為682511.4元人民幣,治療顯效率68.7%,有效率為94.1%。
  “從中能進一步看出中醫藥服務的簡、便、驗、廉特性,和在社區開展中醫藥服務的重要性。”王小年説,“據此我們可計算出,中醫治療平均每人次成本為29.8元。同時,我們還計算出了一些常見西醫病種中醫治療成本。相信這些數據能為政府購買中醫服務提供成本參考。”

附表:部分常見病中醫治療成本

疾病種類 病種成本(元) 疾病種類 病種成本(元)
頸椎退行性病變 894 腰椎退行性病變 695.3
中風後遺症 1192 三叉神經痛 596
失眠症 894 肥胖 894
耳鳴耳聾 894 黃褐斑 1192
痤瘡 596 帶狀皰疹 596
盆腔炎 1192 月經不調 1192
心悸 894 感冒 119.2
脾胃病 1192 更年期綜合症 1192

  以上數據由王小年根據2007年北京市右安門外醫院中醫特色門診情況計算而成。
  計算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計算中醫特色門診的直接成本,包括人員支出、衛生材料消耗、飲片藥材消耗;第二步,計算中醫特色門診的間接成本,包括管理費用分攤、房屋、水、電、暖、設備折舊及五個分項的管理費分攤;第三步,計算中醫特色門診服務總成本及每人次服務成本,在專家論證下,針對每個服務病種服務複雜程度分難、中、易三個層次,找出三個代表性病人,計算其平均成本(平均接受服務次數),而後乘以平均單次服務成本,最終得出本中心新增項目的單病種治療成本。
  上述病種比較多地聘請了院外一些高級專家參與治療。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種實際成本,但保證了質量。

  相關稿件
中醫“病”了誰能“治” 2008-12-11
業內人士:取消政策障礙是中醫生存之機[圖] 2008-12-11
恢復部分中藥院內製劑生産 為中醫提供造血功能 2008-12-11
養生書籍成"寶典""養生熱"熱了中醫藥 2008-12-03
[眾議院]中醫推廣也需要“公關” 20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