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大學生入伍熱潮:從選擇職業到選擇閱歷
    2008-12-08    本報記者:劉毅非 褚曉亮    來源:經濟參考報

  伴隨《士兵突擊》《亮劍》等一系列軍旅題材的電視劇的熱播,一股“參軍熱”也像“考證熱”“考公務員熱”一樣在大學校園興起。近幾年,部隊在徵兵之際,也開始更多地把目光投射到了高素質、高學歷的青年身上,大學在校生和高校畢業生報名參軍的人數在逐漸增加。今年全國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大學生報名參軍人數大幅超過往年的情況。
  大學畢業生參軍熱潮的興起,既是在就業壓力增大背景下的一種選擇,同時,也透視出很多大學生在就業時開始注重培養一種閱歷而不單單是尋找一份工作,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把參軍作為自己人生規劃之中的重要歷練或發展方向。大學生參軍熱潮,折射的是當代大學生關於人生規劃和擇業戰略的轉型。

大學校園涌現參軍熱

  進入11月份以來,2008年度冬季徵兵大幕在全國各地相繼拉起。今年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裝警察部隊徵集的主體對象,由城鎮待業青年和初中以上的農村青年轉為各級各類院校應屆畢業生。同時,對在校大學生的徵集也吸引了眾多眼球。國防部徵兵辦通過近幾年的試點,開始在全國推廣在校大學生入伍辦法,並&&了一系列扶助政策加大了徵集的力度。從目前各省市的徵兵情況來看,徵兵政策的這一重大調整,大大提高了高學歷適齡青年投身軍營積極性,各地徵兵辦也適時把徵兵宣傳的重點對準了大專院校。
  一股參軍熱潮,在這初冬時刻涌動在大學校園之中。據統計,廣東省在徵兵第一天就有來自30多個大中學校5000多名學子報名應徵;在重慶,僅兩所高校就有數千名大學生參加了徵兵宣傳、諮詢活動中。這種高校學子踴躍報名參軍的場景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為吸引更多高學歷青年入伍,許多地方政府都相繼&&了優惠政策吸引高學歷青年和在校大學生入伍。新疆、天津等地對大學生軍人復員返校後學費減免提出了具體的優惠政策。吉林省規定,對徵集入學前為吉林省戶籍的在校大學生,服完義務兵役後,由入學前戶籍所在地財政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助1萬元。全日制高等學校畢業生服義務兵期滿退出現役的,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被事業單位聘用的,首次評聘專業技術職務時,享受縣以下專業技術人員的優惠政策,符合條件選擇自謀職業的城鎮和農村退役士兵,可參加全省普惠制就業培訓。
  此外,今年吉林省還對報名入伍的女大學生給予加分優惠,掀起了女大學生參軍入伍的熱潮。吉林省徵兵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女大學生對軍營的嚮往大大超出了預想。前來諮詢、報名的女大學生竟超過了男學生。

大學生入伍心態面面觀

  是什麼使大學生投筆從戎?軍旅生活給大學生帶來了什麼?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的徐永龍2004年考入大學不久,就選擇了應徵入伍。他告訴記者,他的三哥就是一名軍人,自己也有軍人情結,參軍是一直以來的夢想。高考的時候報考了軍事院校,但是沒能如願。來到學校後聽説有在校大學生參軍政策,就堅定地報了名。
  吉林大學的李菲是一個書卷氣頗濃的女孩子,今年吉林省徵收女兵的計劃下達後,她就開始跟家裏商量着參軍的事情。她坦言,自己萌生參軍的念頭是受電視劇《士兵突擊》的影響,軍旅生活中體現出的人生意義和價值感染了自己,“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激起了自己對軍營生活的嚮往。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團委書記董俊認為,大學生勇於投身軍營,除了理想的成份以外,還有現實方面的考慮,體現了他們成熟理智的一面。
  大學生李宏正準備報名參軍,他坦言,“就業難”是促使自己把目光投向軍營的原因之一。像李宏一樣,很多大學生把參軍當成一種職業出路去選擇。“我想在軍營好好發展,以後做個文職的軍官。”學中文的張宏偉告訴記者。

“參軍熱”背後的觀念轉變:從直接就業到豐富閱歷

  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背景下,很多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過去我們是直接選擇職業,現在很多人在考慮先選擇閱歷後選擇職業。”2007年,到內蒙古參加了支邊支教活動的吉林工業大學學生張浩告訴記者。
  張浩畢業的時候,也面臨着很多選擇,起初他想考公務員,但很多工作崗位都有明確要求要有基層工作經驗或者對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優先考慮。“現在很多用人單位越來越注重閱歷和經驗,對像到過基層、當過兵的畢業生都另眼相看。所以我給自己在大學校園和現實就業之間選擇一個中間過渡地帶,利用這一地帶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為今後更好的發展儲存能量。”張浩説。
  像張浩一樣,很多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選擇時開始關注和考慮如何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而不是找一份工作一勞永逸。選擇到部隊當兵、到農村支教的大學生在逐年增多,正是透視出大學生的這種觀念的轉變。
  很多從軍營裏走出來的大學生們&&:軍旅生涯確實磨煉了自己,是人生中一筆財富,值得好好的珍惜和回味。
  如今,徐永龍已結束了兩年的軍旅生涯,又重新回到了大學課堂。作為一名大學生士兵,徐永龍的兩年軍人生涯可謂可圈可點。在新兵連時獲得“優秀新兵”稱號;兩次被評為“優秀士兵”;退役前夕在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中表現出色,榮立個人三等功。徐永龍認為,參軍不僅僅是圓夢,而且是綜合素質提高的一個過程。部隊教會了自己許多在地方上難以學到的東西,兩年的軍旅生涯對他來講最大的收穫是一種習慣的養成。這也可以體現在一些細節上,記者看到,雖然已經退役兩年了,但是他的被還疊成規整的“豆腐塊”。在他的影響下,寢室別的同學也很注意內務的整理,他所在的寢室一直是全院的內務標兵寢室。
  也有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從選擇職業到選擇經歷,這對當代大學生來説是一個可喜的變化,但大學生對於‘參軍熱’也不應盲目,應理性看待。
  董俊告訴記者,從近幾年大學生入伍反饋的情況來看,確實有一批大學生在部隊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也有一些大學生表現出了對軍隊嚴格生活和高強度日常訓練的不適應。另外,一些以軍人為職業的畢業生,可能日後還要面臨退役後的二次就業問題。因此,參軍光靠一腔熱血是不夠的,軍人頭上不僅有光環,還有忍耐、吃苦、責任等等。大學生還是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站在自己人生規劃的角度做出理性的選擇。

  相關稿件
廣州高校學子積極應徵入伍 200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