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效金坐在被告席上聽法官宣讀判決結果。新華社記者 程士華
攝 | 安徽古井集團原董事長兼總裁王效金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後,近日提起上訴。 白手起家,及至居功自傲,獨斷專行,一直到最終淪為犯罪分子。在這條從創業型國企掌門人淪為貪腐分子的道路上,一直走到黑的,王效金算是較為典型的一個。 然而,在這條道上走到黑的,不僅只王效金一人。雙輪集團原董事長兼總經理劉俊卿、金蟾集團原董事長兼總經理尹西才、皖能集團原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紹倉等多名創業型國企掌門人,都有着類似的軌跡:任職之初,帶領員工打拼多年,把地方小企業打造成知名全國的大型國企,不幸的是,成就了一個企業,其個人卻走上了貪腐之路。究其原因,監督缺位下的國企掌門人集董事長、總裁於一身,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些人也就栽倒在了這個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理兒上。
安徽多個創業型國企掌門人先後落馬
得知王效金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後,亳州市政府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感嘆:“雖然王效金毀在了自己的貪慾上,但客觀來説,古井集團發展到今天,王效金功不可沒。” 此言不虛。作為古井集團靈魂人物,王效金曾有“中國酒界第一人”的美譽,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王效金曾任原亳縣古井酒廠廠長、亳州古井酒廠廠長、亳州政協副主席等職務。正如王效金案主審法官所言,王效金從基層逐步走向領導崗位,帶領員工努力進取,使“古井”從一個資産千萬餘元的縣城小酒廠變成了擁有數十億資産的大型集團公司,為古井集團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別是在1989年,全國名酒因市場需求過度國家大幅度上調價格,王效金準確把握市場動向,採取相對穩定價格、完善銷售渠道、通過擴大生産規模保障供給等策略,迅速崛起。他提出的“降價降度”的經營思路也震動了整個白酒行業。1996年,公司組建了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並成功上市。古井集團及其掌控的公司從崛起到王效金接受調查,企業一直由其領導和控制。然而,人到中年的王效金卻在光環與美譽的包圍下,迷失了自己。法院審理查明,王效金受賄計人民幣507萬元、美元67萬餘元、港幣5萬元。 與王效金有類似經歷的,還有雙輪集團原董事長劉俊卿、皖能集團原董事長張紹倉、金蟾藥業原董事長尹西才等人。以尹西才為例,他原來是淮北礦務局林業處處長,領銜創辦了國有企業。金蟾藥業因研發新特藥成功,成為淮北市效益最好的企業之一。在他任職的9年中,該企業從一個靠財政撥款吃飯,固定資産僅有420萬元,發展到後來的1.32億元,經營總資本也由670萬元增長至1.8億元。然而,在企業成長壯大的同時,尹西才走上了犯罪道路,被法院以貪污罪和鉅額財産來源不明罪兩罪並罰,判處死緩。
從白手起家到走上貪腐之路
不論是尹西才,還是王曉金,這些白手起家的國企掌門人在創業之初以及企業有所成就後,都或多或少有些官方背景。比如王效金曾為亳州市政協副主席,劉俊卿曾任中共安徽省渦陽縣委副書記、亳州市人大財經委主任等職務,尹西才係淮北市礦務局林業處處長,張紹倉則擔任過安徽省計劃委員會商貿處處長。 在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創業型國企掌門人心態逐漸發生了變化。創業之初,由於企業發展的需要,這些經濟能人在其企業內擁有不可置疑的決策權,以便能在市場大潮中拼搏生存。 隨着企業發展,這些企業掌門人“一言堂”、家長作風日重。而且,這些企業成為區域骨幹經濟體後,個人在經濟界的影響增大,榮譽變多,政府也相應給予他們處級、廳級“待遇”。內部監管形同虛設,外部監督又無從着手,這些國企掌門人很容易發展成獨斷專行、唯我獨尊的心理。久而久之,難免會在金錢和物欲的驅使下,走上貪腐之路。 據古井內部人士介紹,王效金曾經一度公開&&:王效金就是古井,古井就是王效金,員工應當有“效忠精神”,效忠古井就是效忠王本人。 權力的過度膨脹,必然滋生腐敗。在王效金案中,王效金打了個“招呼”,就讓國企資産縮水1200萬元。這個“招呼”的背後,是王效金收受了他人幾十萬元人民幣賄賂。2003年,古井集團下屬的九方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準備改制。為了爭取成功並最大限度壓低九方公司的凈資産值,龍俊廣告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潘學清先後兩次送給王20萬元和40萬元,事後在王安排下,九方公司的凈資産評估值由2200元,下調至1600萬元,後又降至1000萬元。潘學清如願以償。 以功臣自居的創業型國企掌門人,經常會有意無意地強調自己的貢獻。這些能人經常會有意無意地如此表白:我白手起家,我收拾個破爛攤子,現在年産值多少億,利稅多少億,我的社會貢獻有多大。金蟾集團原董事長兼總經理尹西才被判死緩後憤憤而言:“(辦企業)單位給我什麼了?我現在留下的是多少?看到我拿的,沒有看我貢獻的。”這些話表達了尹西才的不滿,也暴露了一些創業型國企掌門人的真實心態。
現代經理人制度勢在必行
“‘物必自腐,而後蟲生’。王效金從一個國有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人民信賴的人大代表、政協副主席蛻變為一個觸犯刑律之人,從公僕到貪官只是一步之遙,值得深思。”王效金判決書最後一頁的法官寄語,意味深長。作為古井集團核心領導者,王效金在貪慾中迷失的同時,還因自身行為失范、管理無方,使得古井集團管理層其他10余位高管也走上了貪腐之路。 隨着王效金案的宣判,古井集團腐敗案將接近尾聲。但是,該案留下的教訓依然發人深省。“一些國有企業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權力過度集中,容易出現一個人説了算的情況,失去了監督和制約。作為決策層的董事會應當與作為執行層的經理人分開,避免過多交叉,是現代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安徽省國資委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安徽省國有企業正在普遍推行將董事長和總經理職務分開的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位國資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當前體制下,減少執行層的經理人與決策層的董事會交叉是大勢所趨。不過,現代經理人制度的推行,仍然面臨着一定的困難,因為這意味着要改變既成利益格局。尤其是有些大型國企主要領導人職務任免牽涉到組織部門、國資委等多個部門。如何協調相關部門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需要不斷磨合、調整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盡快落實董事長與總經理職務分開任命,推行現代經理人制度,不僅是為企業生命力考慮,即使對國企負責人本身而言,也能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可以避免其因權力過於集中而出現經濟問題和決策失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