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公斤普洱茶鮮葉跌到兩元多,但是市場並不見好。曾經吸引着幾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資金入市的普洱茶産業,如同國內股市一樣,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不但大量資金撤出,而且價格也跌到去年的1/6。面對如此低迷的行情,不管是普洱茶企業還是經銷商,現在大多信心不足,或持幣觀望、或暫時停産、或徹底退出市場。靠市場本身的運行規律,能否“拯救”普洱茶整個産業?
普洱茶鮮葉比白菜還便宜
雲南省茶葉産量居全國第二,從2007年下半年至今,佔雲南茶葉主要份額的普洱茶價格持續下滑,目前普洱茶毛茶價格僅為去年上半年的1/6,大量普洱茶加工企業停産,無力收購毛茶,一些茶園出現棄採茶葉。 據雲南省茶葉産業辦公室(簡稱“茶辦”)統計,今年雲南全省春茶價格普遍大幅下滑,毛茶均價為每公斤15元多,約為去年每公斤51元的1/3;今年鮮葉茶平均價格為每公斤兩元多,約為去年每公斤八元的1/4。 雲南省一家知名茶企業負責人説,雲南茶葉主要份額的普洱茶跌幅更大,去年4月份普洱茶毛茶每噸六萬多元,今年每噸跌到一萬多元。同時,很多普洱茶生産企業毛茶收購量、茶産量及茶葉産值也大幅縮減。去年上半年,他們公司約收購普洱茶毛茶4500噸,今年上半年只收購了500噸。業內人士估算,去年雲南普洱茶産量約為八萬噸,預計今年産量只能在一萬至兩萬噸之間。據雲南省茶辦統計,春茶期間,雲南省企業共收購毛茶近3.8萬多噸,比去年同期5.9萬噸約減少2.1萬噸。 記者在昆明市採訪了解到,目前,很多普洱茶生産企業停産,茶葉經銷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蕭條。目前雲南省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普洱茶生産企業停産,部分維持生産的企業生産量也大減。同時,在昆明市17家茶葉經銷市場中,有多家市場空余的鋪面佔一半左右,眾多茶葉經銷商退出經營。 茶葉行情不景氣也使茶農收入銳減。據雲南省茶辦統計,今年上半年雲南省茶農純收入約9.8億元,比去年同期32.5億元減少22.7億元。按照雲南省600萬名茶農算,今年茶農人均純收入為163元,比去年同期542元減少收入379元,僅為去年的1/3。 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景福鄉竹箐村村民施玉斌告訴記者,今年他家四畝茶園生産的茶葉只賣1500多元,而去年大約賣5000多元。今年村寨裏的鮮葉茶收購價每公斤只有2元,毛茶每公斤約10元,這個價格連雇人採摘的工錢都不夠付,很多村民將茶葉丟在茶樹上不採摘。
生産廠家不知終端消費群在哪,盲目生産
“茶葉數量供過於求導致價格劇烈波動。”雲南省茶辦主任楊善禧告訴記者,據統計,2007年,中國各種茶葉産量約為114萬噸,茶葉消費量約為70萬噸,出口近28萬噸,還剩餘10多萬噸,明顯供過於求。楊善禧説,普洱茶生産源地在雲南,但是消費市場在雲南省外,近年來雖然國內普洱茶消費量不斷增長,但是産量增長大於消費量的增長,導致茶葉大量積壓。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約兩年前,在産品流通環節中,普洱茶成品及毛茶都被大肆炒作,泡沫破裂後給企業和茶農留下嚴重“後遺症”。據雲南省茶葉商會調查統計,69%的受調查者認為當前雲南省茶産業存在的問題在於流通環節。據了解,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大量游資進入普洱茶市場進行商業炒作,如去年雲南某品牌普洱茶出廠價每件約7000多元,炒作後價格達到兩萬多元。一些炒作資本賺了錢後就撤出市場,導致普洱茶市場出現不正常的價格波動。 同時,原料毛茶也成為被炒作的對象。雲南六大茶山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君説,2006年普洱茶毛茶每公斤均價約為20元,去年漲到每公斤60元,大量社會資金涌進茶區收購毛茶,不斷抬高毛茶價格,使長期從事普洱茶生産的企業成本壓力巨大,又迅速傳導到成品流通環節上,進一步吹大普洱茶成品泡沫。而當泡沫破裂時,從成品到毛茶出現暴跌,很多生産企業虧損嚴重。 記者採訪了解到,一直以來,雲南茶葉營銷手段較落後,廠家對終端消費者的需求信息了解不足,導致盲目生産。2007年前,雲南很多茶葉企業基本實行茶葉經銷模式,廠家過分依賴經銷商開拓市場,産品到了經銷商手中後,經銷商對産品進行囤積,廠家對産品價格失控。同時,生産廠家只和經銷商打交道,不知道終端消費群體在哪,到底有多大需求量,很多廠家是在盲目生産。 同時,在普洱茶熱潮來臨時,很多消費普洱茶的顧客主要依賴市場上對普洱茶的廣告宣傳,對普洱茶的品質並不真正了解。在此背景下,一些不良商人乘機以假冒偽劣産品矇騙消費者,使一些消費者對普洱茶失去信任,毀了普洱茶消費市場。 楊君説,普洱茶終端消費群體還是很薄弱。去年佔全國茶葉産量90%的綠茶大部分都能被消費掉,而佔全國茶葉産量不到10%的普洱茶卻大量積壓,這説明普洱茶終端消費群體還有待進一步擴大。
普洱茶産業能否“溫暖過冬”?
由於毛茶原料暴跌導致很多普洱茶生産企業嚴重虧損,現在毛茶價格雖然已經跌到成本價之下,但是普洱茶生産企業卻缺乏資金收購毛茶,從而使大量鮮葉或毛茶無人收購。業內人士紛紛提出“救市”建議,期望整個産業能夠“溫暖過冬”。 “相關部門應出手扶持普洱茶生産企業渡過資金短缺的難關。”雲南省一家知名茶企業負責人説,普洱茶生産企業大部分資金都投入收購原料毛茶上,沒有太多固定資産,如他們公司總資産接近兩億元,但是大部分是流動資産,難以作為抵押物獲得銀行貸款。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雲南省很多普洱茶生産企業陷入資金困境。原來一些普洱茶生産企業除了現金收購毛茶外,還有一部分毛茶是向茶農或中間供應商賒賬的,現在一些企業不但缺乏資金收購毛茶,連原來的賒賬都難以支付。 楊君認為,政府每年投入很多資金用於農業補貼,但是很少用於支持茶葉企業發展。針對目前的狀況,建議有關部門拿出適量的財政支農專項資金補助茶葉龍頭企業收購毛茶,同時協調金融部門放寬對茶葉龍頭企業的貸款條件,並拿出一定的貼息資金補貼龍頭企業貸款,挽救陷入困境的茶葉龍頭企業。 “政府應該出面引導企業調整生産品種。”雲南銀生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候建榮告訴記者,雖然“滇紅”、“滇綠”等傳統茶葉市場利潤較低,但可以調整茶葉結構,減少普洱茶原料壓力。雲南農業大學龍潤普洱茶學院院長邵宛芳也認為,“滇紅”茶産量曾佔雲南茶葉總産量的60%,而近年由於普洱茶熱,導致“滇紅”産量劇減。目前,政府應該出面支持引導多種茶類平衡發展,以茶類多樣性結構來保持雲南茶産業的可持續發展。 “政府還可以引導茶農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企業和茶農聯手經營,共同開拓市場。”楊君説,目前很多地方茶農缺乏組織,一些茶山開始出現棄採茶葉現象,如果當地政府能引導茶農成立專業合作社,並與企業合作經營。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企業因資金短缺無力收購毛茶的問題,另一方面專業合作社也可以利用企業長期積聚的品牌效應、生産能力、營銷渠道等優勢,提高抗風險能力,使企業和茶農共同度過“寒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