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靠什麼在危機中海外掘金?
透視珠三角優勢企業眼中的商機
    2008-12-01    本報記者:陳冀    來源:經濟參考報

  危機中有商機,如今已成為經濟動蕩中企業界的關鍵詞之一。然而,“中國製造”在危機中的商機何在?“中國製造”如何才能贏得商機?政府應如何扶助企業提高掘金能力?記者日前走訪了珠三角一些優勢企業,透視在全球經濟動蕩中這些企業眼中的商機。

  “中國製造”優勢並未喪失

  企業界人士認為,國際金融危機雖會使我國出口減少,但“中國製造”的優勢並沒有喪失,中國産品成本等綜合優勢將繼續存在。
  更多業內人士認為,改革開放30年中國製造業在海外網絡、港口碼頭等硬體建設上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些都將在産品綜合成本上繼續發揮優勢作用。與此同時,一批有實力的企業群已發展壯大,將成為“中國製造”發揮優勢的重要軟實力。國內一批資金雄厚、資本市場運作有經驗、抗風險能力強、在國際産業格局中有話語權的企業群,將成為搏擊海外的佼佼者。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雖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但依然能從容應對。該公司副總裁吳發沛&&:“由於我們近年來主動轉型升級,已形成集裝箱、半挂車、能源化工裝備、海洋鑽井平台等多元化的産品結構,在企業抗風險能力極大提高的同時,也使我們在危機中出海掘金有了實力。”
  更為重要的是,國內許多優秀企業的産品在海外贏得越來越多的信賴。如德國通訊供應商日前已與中興公司主動談判合作,並將在深圳建立實驗室。

  世界産業格局發生變化

  企業界人士認為,國際金融危機改變了世界金融業的秩序,世界産業格局也在悄悄發生變化,這為國內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一是部分企業海外市場將進一步擴張。中興通訊公司總裁殷一民認為,金融危機會造成出口萎縮,但並非所有的海外市場都對中國産品關上了大門,企業可以利用金融風暴在海外市場造成的空隙進一步擴張。他以通訊業為例分析認為,一方面新興市場仍有巨大市場增長空間,許多新興市場手機普及率很低,市場嚴重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搶佔歐美傳統市場將迎來重大機遇期。隨着一批歐美通訊強手日衰,許多市場空間將被讓出,為國內公司搶佔這些市場提供更大機遇。
  二是部分産品將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相關企業界人士同時認為,金融危機將改變歐美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消費能力的下降會使他們對傳統日用消費品的需求下降,但對商品的選擇將更加注重考慮性價比,這也將使一些高端産品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
  當眾多企業在危機中對美國市場“談美色變”時,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卻將明年海外開發的重點布在了美國。該集團執行總裁葉遠璋告訴記者:“我們進軍美國市場的信心來源於多年來我們埋頭自主創新,已産生了一批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高端節能科技産品。”
  三是國內企業海外並購將獲更多機會。全球金融風暴使海外一些行業巨頭資産縮水。據悉,全球一家知名的集裝箱企業市值由原來的10億歐元直線下降為只有4000萬歐元,這為已積累了一定資金實力和資本運作經驗的國內企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並購機會。目前,國內一些企業緊密跟蹤國際市場行情,積極尋找並購對象,以期實現低成本擴張。

  政府應扶助優勢企業造船出海

  雖然面對着重大機遇,但業內專家們也同時提醒國內企業海外掘金應小心論證、謹慎推進。創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楊東文説:“當企業看到遍地黃金時,更應小心暗藏的陷阱。一些國際巨頭深諳游戲規則,但我們對資本運作仍有不成熟之處,切忌因投資衝動而丟了重金撿了包袱。”
  珠三角企業界人士也指出,在重大機遇期,我國企業要更深度地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增強掘金能力,也急需政府搶抓機遇,&&措施,扶助企業造船出海。一方面,資金鏈對於優勢企業高速發展有着重要的支撐作用,因而企業界強烈呼籲,金融業對有着良好信用保障的優質企業應給予一如既往的支持,國家應着重對這些企業的大項目進行風險評估把關。
  另一方面,一些企業高層建議,國家可動用外匯儲備在特殊時期設立産業基金,實行市場化運作,資助企業海外拓展。如由政府、金融機構、協會選擇一批有國際視野、有實力的企業給予資金扶助。

  相關稿件
中國製造業升級的戰略選擇 2008-11-25
“中國製造”可入非洲覓商機 2008-11-17
提高勞動力素質應對中國製造挑戰之本 2008-11-05
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顯現“三個罕見” 2008-11-04
國民不富則中國製造不強 200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