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棉花:明年面積將有可能出現較大滑坡
    2008-12-01    本報記者:滕軍偉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近日在山西省棉花主産區運城市採訪時發現,當地棉花收購價格一路走低,籽棉收購價格已經從9月開秤的2.6元/斤下降到目前的1.7元/斤。由於紡織廠對棉花的需求減少,當地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大量停收,部分棉農出現了賣棉難的局面。記者了解到,由於植棉效益降低,棉農的植棉積極性受挫,不少棉農改種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預計明年當地的棉花種植面積將有較大幅度的減少。

  收購價格大跌部分棉農賣棉難

  運城是山西的棉花主産區,種植面積130多萬畝,目前棉花採摘已接近尾聲。據運城市農機推廣站站長李元收介紹,今年的棉花收購價格不穩,9月開秤時籽棉價格為2.6/斤,目前呈快速下降態勢,預計後期市場不看好,價格反彈空間不大。
  記者近日在該市鹽湖區採訪時看到,籽棉收購價格差不多每天都在下跌。據棉農介紹,籽棉收購價格一天能下降0.2元,和棉農的預期差異很大。一位棉農説:“收棉之前有人上網查,還有人看電視,都説今年的棉花價格不錯,能達到2.8元/斤。”
  鹽湖區龍居鎮廿裏店村村民陳勝財種了7畝棉花,他11月初以1.8元/斤的價格出售了籽棉。他告訴記者:“今年就剛開始收棉時有兩回是2.6元/斤,後來一下子就跌到了2.3元/斤,後來就一天一個價了。現在這個價格接受不了,可是農民急錢用,多少錢也得賣。收棉花的人説,你今天不賣,明天就成1.5元了。”
  受到棉花價格下跌的影響,運城市的棉花收購也基本陷入了停滯。據統計,目前運城市的棉花已出售的只有40%左右,而往年這個時候,該市至少60%的棉花已經出售完畢。李元收説,受中國紡織品出口減少的影響,新棉的需求不旺盛,總體上供大於求,近期交易不太活躍,加工廠和棉農都在觀望中。
  永濟市開張鄉高淮村的張學武種了300畝棉花,家裏至今還存有3萬斤籽棉沒有賣出。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和棉花加工廠&&賣棉。他告訴記者:“往年賣棉花時收棉的車不停地來,今年人家不收了。前幾天價格太低,沒法賣,想等個好價格,沒想到越等價越低。”
  鹽湖區金井鄉希望村的棉農李俊峰説,村裏往年有60家棉花加工廠,今年只有5家還在收棉,其他的都停了。
  記者在廿裏店村見到了永濟一家棉花加工廠的收購人員,他們告訴記者,今年下游紡織加工業效益不好,帶來皮棉滯銷,紗廠給加工廠的價錢太低,生意沒法做了。

  多重因素導致植棉效益下降

  在採訪中,不少基層農業幹部和棉農反映:今年植棉的成本大幅上漲,而棉花收購價格不漲反降,棉花的産量也低,植棉效益太低,棉農對此叫苦不迭。
  李元收説,今年植棉效益比去年明顯下降有四個原因:一是棉花産量低,七八月份時天氣乾旱,對棉花産量影響較大,去年平均畝産籽棉450斤,今年只有420斤。二是籽棉收購價格降低,今年開秤價格較低,為2.6元/斤,且價格一直朝下走。三是投入加大,化肥、農藥、農機耕作費用都在漲。據統計,今年畝投資為450元,比去年增加100元。四是病蟲害問題突出。運城是一個老棉區,重茬地、老花地較多,黃枯萎病近年來呈現加重發生趨勢,造成大面積棉田死苗現象嚴重,成為制約棉花産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另一方面蚜蟲危害加劇,對棉花的産量和品質造成很大影響。記者在採訪時,棉農普遍反映,今年棉農僅防治蚜蟲打藥次數都在10次以上,最多的近20次,蚜蟲已經上升為棉花生産的主要蟲害。
  廿裏店村棉農劉國強種了6畝棉花,今年畝産400斤籽棉。他説:“今年天旱減産,物價上漲得厲害,就是棉花收購價不漲,小麥、玉米都有補貼,棉花也不補。”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需要種子約100元、薄膜約50元、肥料100元、打地35元、農藥大約80元、澆水約100元,加起來一畝地的成本就要四五百元,純收入只有300多元。
  植棉大戶張學武在鹽湖區承包了300畝地植棉,每畝地的承包費是405元,他説,加上農藥、化肥、人工費,總投資要1000多元,地裏能持平就不錯了。“年初貸了20多萬元,等着棉花賣了還錢,現在不但還不了,還賠錢。”
  張學武説:“老百姓種糧就像賭博,投資了20萬塊錢,不知道來年能收回多少,人家給多少就是多少。要是國家有最低保護價,敢種不敢種,能種多少,我們心裏就有數了。”

  棉農植棉信心不足亟待政策扶持

  由於棉花産量下降,生産資料成本增加,棉花收購價格下跌,不少棉農對植棉失去信心。當地基層幹部和棉農希望政府能&&棉花最低收購價格等扶持政策,增強他們植棉的信心。
  李元收説,經過運城市農機局的調查走訪,明年棉花面積將呈現減少態勢,永濟、臨猗、鹽湖區等棉花主産區的不少棉農都將棉田改種小麥,預計明年運城市的棉花種植面積將減少15%。
  記者在廿裏店村看到,原來一望無際的棉花田,今年已經有不少種上了小麥。村民段趁義家裏有6畝棉花,今年都改種小麥了,她説:“一畝棉花毛收入不到1000元,還不如出去打工。現在小麥、玉米價格都在上漲,國家還有補貼,一年兩茬的效益比種棉花高。”
  李元收説,全國植棉主要省都有棉花良種補貼,山西雖然不是棉花重點省,但運城市是全國主産區,永濟、臨猗等縣的植棉面積和産量都在全國前列。他建議國家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對棉花種植集中的區域實行良種補貼政策,提高棉花小省主産區的市場競爭力。
  在採訪中,棉農和基層農業幹部希望在當前棉花價格低迷的情況下,國家能&&棉花最低保護價,加大棉花儲備力度,保護農民種棉積極性。棉農普遍反映,如果目前籽棉收購價格能漲到2.6元以上,植棉的收益能達到正常水平。
  針對部分棉農反映強烈的棉花品種抗蟲害能力差的情況,基層農機人員提議增加科研開發、技術推廣經費。據介紹,經費不足是制約當前棉花生産的一大瓶頸,應切實加大力度,保證經費投入,解決生産中的技術難題。

  相關稿件
[期貨•2008-11-26]鄭州棉花期貨全線收低 2008-11-27
“棉花——超乎你的想象” 2008-11-26
丁惠賢:“從來沒見過棉花價格降得這樣快” 2008-11-25
我國棉花産業價格倒挂 凸顯巨大虧損風險 2008-11-13
[期貨•2008-11-11]棉花期貨幾乎全部跌停 2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