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輸出大省安徽:民工返鄉未見“潮”
    2008-11-28    本報記者:葛如江 馬姝瑞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近日在勞務輸出大省安徽基層採訪發現,該省目前尚未出現因經濟危機影響失去工作而返鄉的民工“潮”,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仍大多數留在蘇浙滬一帶,基層幹部群眾預計,農民工返鄉高峰仍將與往年一樣出現在春節前。但與此同時,已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工在輸入地經受著企業“裁員”降薪等考驗,隨著經濟危機的深入影響,農民工春節後繼續外出務工的就業形勢和群體穩定值得密切關注。
  日前,記者來到潁上縣三十鋪鎮新莊村實地走訪。只見筆直的村道兩旁建著一棟棟漂亮的二三層小樓,但一路走去卻大多門窗緊閉,顯然已長期無人居住。走進幾戶開著院門的人家,也只是些老人、婦女和孩子在家,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們仍沒有回來。
  村民張永蘭的一兒一女就在上海、寧波打工未歸,只是最近一個月都相繼換了工作。“聽説是原先的廠子效益不好停工了,他們就重新找。”張永蘭説,“孩子説工資更低了,都不想繼續幹,但比起來更不想回家,回家也只能看地,還不如等著看再換個好點兒的工作。”新莊村支部書記陳玉敏也介紹説,該村4184人有1000人常年在外務工。“現在回來的沒幾個,不過聽説在當地‘跳廠’的多了,工作換得勤了。”
  記者隨後又前往十八里鋪鎮的古店村,和新莊一樣,偌大的村落裏走一圈也見不到幾個人,大多數房門院門前都上著鎖,偶爾看到老人抱著孩子在家門前曬太陽,村子顯得很是冷清。由村幹部指引,記者輾轉找到不久前為照顧妻子生産而從上海辭工的農民工馬強,他也是古店村目前惟一一個返鄉在家的農民工。
  馬強説,自己工作的電子廠正在因為經濟危機的影響而減産裁員。“一條流水線六七十人只留三四十熟練工,而且還降工資,以前拿快兩千現在只能拿一千多一點兒。”據他介紹,被裁下去的工友中還有不少是安徽老鄉,不過大家並沒有因此就選擇回家,“一般都是就地重新找”。
  潁上縣常務副縣長崔黎介紹説,該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全縣160萬人口有40萬人常年在外務工,年齡集中在25至40歲,主要流向蘇浙滬等長三角地區。在11月6日至8日進行的一次全縣計劃生育“見面普查”中,基層鄉村幹部一對一面對面的方式與村民見面,村幹部從側面發現,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眼下還鮮有返鄉的情況。崔黎分析説,從農民工的就業習慣、心態,以及現實需要看,即使在輸入地暫時失去工作,他們還是會留在當地繼續尋找,不會立刻回鄉。因此,儘管在經濟危機影響下江浙滬一帶已出現了裁員等不利於農民工就業的現象,但返鄉高峰還遠沒有形成。
  在安徽含山縣,農民工提前返鄉現象同樣並不明顯。含山縣委書記吳建國告訴記者,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金融危機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影響尚十分有限,許多縣裏從江浙等地招商引資回來的企業還是缺工,都打算在春節後努力為本地企業多多招工。
  從安徽省內主要火車站合肥、蚌埠、阜陽站的情況來看,也都沒有出現大批農民工集中返鄉的情況。蚌埠站客運中心主任李永紅介紹説,暑運以來該站日到達旅客在1至2萬人,發送旅客2至3萬人,與往年同期相比,客流量屬正常偏多,並以學生、探親等短途客流為主,沒有出現農民工客流集中到達的情況。
  “蚌埠市轄區及周邊縣的農民工客流還是會集中在春節前半個月,每天到達可能會接近3萬人,現在根本看不到背著大包小包擠著出站回家的民工流。”她説,“反而是農忙之後陸續從本站出發前往上海、無錫等長三角地區的民工流更明顯一些。”
  記者從安徽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該局11月中旬針對農民工問題進行的專項調研結果也顯示,目前全省農民工返鄉的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沒有明顯增加,並未出現大規模的返鄉潮。據該廳參與調研的辦公室工作人員鄭峰介紹,目前農民工返鄉的“冷清”狀況與安徽勞務輸出的方向有關。由於緊鄰長三角地區,大多數外出的皖籍民工都選擇了江浙滬作為務工地,跨省流動的826萬人中,有315萬流往了長三角,前往珠三角等區域的數量非常有限,而後者在産業構成上有著更多依賴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在經濟危機影響下波及的其它地區農民工更多。
  勞動部門和基層幹部群眾都判斷,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對該省農民工就業的影響可能在春節後集中顯現,節後農民工外出的就業形勢令人擔憂。面對輸入地工廠企業減産、停産半停産、裁員、降薪的壓力,大批民工春節返鄉後還“出不出得去”、“出去後找不找得到活兒幹”是他們最關切的。他們建議,輸出輸入地都應提早著手應對來年的民工“潮”,加強就業信息引導,採取就業幫扶措施,鼓勵創業,嚴防群體性事件的發生,維護社會穩定。
  相關稿件
安徽省委書記問計企業家 2008-11-27
安徽、福州、海南三地捧出系列“民生蛋糕” 2008-11-21
我國首座商業太陽能並網電站將在安徽開建 2008-11-18
為助企業過難關 安徽貸款擔保費率全面下調 2008-11-18
安徽省將&&積極措施 重點扶持汽車工業 200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