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返鄉:“將給當地帶來諸多隱患”
    2008-11-28    本報記者:周芙蓉 婁辰    來源:經濟參考報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珠三角、長三角及西部地區部分中小企業出現停産、半停産,大量裁員,在這些企業務工的農民工因找不到工作紛紛返鄉。貴州作為勞務輸出大省之一,已出現農民工提前返鄉苗頭。記者近日在貴州農村採訪時發現,農民工大量返鄉將給當地的管理帶來諸多隱患,亟待引起高度重視。

企業停産農民工被迫返鄉

  連日來,記者在貴陽火車站採訪到幾位從省外返鄉的農民工。
  李有才,閔習鳳夫婦,家住遵義市道真縣,在東莞一家皮包廠打工,公司前幾天停産後,找不到事做,只有回家。他們從廣州坐火車到貴陽,準備返回家鄉。今年32歲的李有才無奈地對記者説:“廠裏的農民工有的還留在當地,想繼續找事做,大部分準備回家。我們在外打工3年多,家裏幾乎所有的開支全靠打工支撐,父母在家種田只能解決基本吃飯問題,兒子上4年級,每月生活費就要200元,現在斷了經濟來源,只能吃老本,走一步看一步。”
  來自納雍縣勺窩鄉的龍輝則在外打工8年,在浙江一公司當司機,月收入3000元,為了節約路費,原打算坐大巴車回貴陽的他改坐火車。在貴陽火車站,他正同前來拉客的客車司機討價還價。他一臉愁容地對記者説:“浙江一帶很多企業不是關閉就是裁員,我們公司也裁了三分之一,許多打工的在當地很難再找到工作,只有回家。去年蓋房子把幾年來打工的積蓄全花光了,兩個孩子上學,家裏的日常開銷等費用全靠打工賺來,真不知怎麼辦。”
  在一旁的劉金福説:“在那邊生活費用高,我們耗不起啊,只有回家,而回家找錢更不容易。”
  據統計,截至2007年底,貴州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603萬人,勞務經濟超過500億元。大部分務工人員在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城市務工。

“讓政府措手不及”

  “勞動工被迫返鄉,讓政府措手不及,他們一旦大量返回,將給基層工作帶來諸多隱患。”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三江鎮菜園村主任龍本棋説。
  他説:“首先是糧食問題,村裏每人平均僅2分多農田,所産糧食本來就不夠一家人吃,農民工回鄉,糧食安全將是一個大隱患。以我家為例,一年所産糧食夠我們老兩口吃,如果打工的兩個兒女回來,頂多夠吃半年。在浙江義烏打工的女兒前兩天打電話回來説,廠子已經停工了,等著領了工資就回來。”
  “其次,外出務工的大多數是青年人,回鄉後一時難以找到出路,又不大願意幹農活,閒散在農村,將會成為不穩定因素。”
  記者了解到,不僅是沿海城市中小企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地處內陸貴州的中小企業也受到影響,在當地工作的農民工同樣面臨失業的境遇。
  遵義市桐梓縣楚米鎮一四川老板投資的電石廠,自2004年投入生産後一直較正常,目前已吸納當地400多個村民就業,每人平均月工資1500元左右,今年10月初,企業開始半停廠,在廠裏務工的一半農民工因此失業。
  三座村龍塘組組長令狐克焱介紹説,全組80人在電石廠務工,現在有一半的人沒了工作。企業在建廠時,佔了村裏100多畝土地中的53畝,68戶農家的土地或多或少都被佔到,現在打工不成,回去耕種土地,溫飽都解決不了。
  村民令狐克俊的土地全部被電石廠佔用,1畝土地一次性補償僅1萬元,夫婦倆自2006年9月到廠裏打工後,兩人月工資加起來有2500元,女兒今年考上重慶永川一所大學,報名費就交了1萬多元,每月還要給500元生活費。他説:“每月除去家裏全部開銷,只有500元節余,孩子這一上學,兩年積蓄都沒了。現在我們雖然還在廠裏繼續工作,但保不準哪天廠子一停,我們就死火了。”
  “務工收入是當地農民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一旦企業全部停産,將給當地帶來極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楚米鎮黨委辦主任劉俊説。

因勢利導創業就業

  針對出現的農民工返鄉苗頭,貴州各地正採取積極措施應對。遵義市是貴州的勞務輸出大市,近期將出臺農民工返鄉創業相關優惠政策,在工商登記、資金、技術、人才、勞動力、創業培訓、人員招聘、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優惠。同時給予與下崗職工創業同等待遇,對其進行適當補貼。
  遵義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局長鞠洪説,經多年務工生涯錘鍊,政府用政策吸引和引導一些掌握了一定專業技能、積累了一定原始資本的農民工進行創業,通過他們創辦企業吸引當地人就地就業,能夠緩解當前農村農民工回鄉後農民收入減少、農村工作管理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但作為市級政府,在拓寬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融資渠道、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實行一定時期的稅費減免等方面,卻顯得無能為力。
  鞠洪認為,國家要充分利用財政、稅收和信貸的工具與手段來積極有效地引導和扶助農民工返鄉創業。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特徵、地理位置、自然資源、人文環境等基本情況,對不同區域的同一産業實行不同的稅費、貨幣和財政政策。
  但龐大的勞務大軍中,有經濟實力和能力的創業者畢竟是少數。桐梓縣勞動局就業辦主任周宇説,目前農民工返鄉是被迫,回鄉後一時難以找到出路,大多是觀望和等待心態。市裏雖然出臺了相關政策,但回鄉人員中能夠創業的並不多。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所所長聶秀麗認為,大批農民工返鄉從短期來看會出現一些問題,但從長遠計,只要政府認識到位,積極引導,農民工返鄉並不是一件壞事。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以來,農村長期存在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建設新農村,成為政府一廂情願的事,如今,勞動力回來了,政府應積極培養能夠扎根農村的農民,幫助他們樹立建設家鄉的信心,把政府投入與農村勞動力這兩個資源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自己的家鄉,建設新農村。

  相關稿件
貴州省貴陽市首場返鄉農民工專場招聘會側記 2008-11-19
“返鄉的農民工正在增多” 2008-11-13
應對民工返鄉潮亟須未雨綢繆 2008-11-13
讓返鄉農民成土地流轉生力軍 2008-11-11
如何化解民工返鄉潮的矛盾 200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