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擴大內需的四萬億元資金將從哪裏來?
擴大內需 促進增長
    2008-11-13    本報記者:陳偉 實習生:周昊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據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總共約需投資4萬億元。備受關注的是,這筆如此巨大的投資將從哪裏來,並且通過什麼方式來籌集?業內人士透露,4萬億的投資最終由中央投資、地方投資和社會投資共同構成。

  明年國債發行規模可能增加

  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看來,這4萬億元投資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金融係統貸款和其他來源資金(包括可用的國外資金)的總和。
  “從過去的經驗看,充其量1/3的資金由財政投入就可以了,因為財政資金要努力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其放大效應至少有2至3倍,能帶動其他配套資金,比如商業銀行貸款配套、地方配套、國際金融資金等多種資金進入。”他説。
  賈康進一步表示,從短期來看需要中央財政投資先期導入,從長期來看必將帶動廣泛的民間投資。而中央財政投資主要通過發行長期國債、動用預算調節穩定基金和可用的增收財力等渠道來籌措。
  來自財政部的數據顯示,4萬億元絕對不是小數目,它接近于我國今年1-7月份全國財政收入的總和。與此同時,中央又在著手明年減稅,僅增值稅轉型改革一年就將減少1200億元,那麼這4萬億元資金能否得到保障?
  據賈康預測,明年,一邊是每年幾千億元的巨額投資,一邊又是上千億元的減稅,財政資金的壓力不言而喻。所以,明年財政赤字和建設國債的發行規模將再次增加。他同時表示,適當擴大國債發行規模仍在安全可控范圍之內,不會導致財政赤字風險。
  “從國際經驗看,赤字佔GDP的3%以內為安全區,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我們提升赤字的空間較大,我國的財政赤字會控制在安全區以內。我們去年全國的財政收入在5.1萬億元以上,今年應該能夠達到6萬億元以上,所以完全能支撐這些投資。”他説。

  對民間投資將産生拉動作用

  對于4萬億元資金來自哪裏的問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所長羅雲毅也認為,這4萬億資金並不都是中央財政投入,其中既有國家財政,也有地方財政、企業等社會力量的投入。此外,還包括一部分銀行貸款。
  那麼,未來兩年內投入的4萬億元將在多大程度上帶動社會投資呢?羅雲毅説,不同項目的帶動效應是不一樣的。那些能夠帶來經營性收入的項目,其拉動社會投資的效應大一些,而一些公益性投資項目,其帶動效應就小一些。但不管怎麼樣,國家投入必將從整體上帶動社會投資。
  另外,有關人士擔心,如此巨大的國家投資會不會造成對民間資金的擠出效應?對此,羅雲毅指出,在經濟社會投資都運作正常情況下,如果國家大規模增加投入就可能從資金來源角度對民間投資産生負面影響。不過,由于我國當前經濟處于下行通道中,企業投資意願是在下降的。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加大投入就是為了彌補企業投資的不足,自然不會有什麼擠出的問題。
  他同時表示,國家加大投資反而將會對民間投資産生拉動作用。首先,國家加大投資必然需要水泥、鋼材等相關産業的支援,也必然帶動這些行業企業的發展;其次,十項措施中提到的增值稅改革,就是給民間投資的主體——企業減負,從而鼓勵、刺激企業投資意願。

  相關稿件
國務院緊鑼密鼓出臺擴大內需的具體措施 2008-11-13
成品油降價也能拉動內需 2008-11-12
資本市場:新一輪內需調控的突破口 2008-11-12
十大措施擴內需對房價的影響 2008-11-12
刺激內需之本在模式轉型 2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