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11-12 記者:雷敏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中國商務部的統計顯示,2007年3月份以來,中國農産品貿易逆差不斷加大,今年1至9月,中國農産品出口金額為296.8億美元,同比增長14.5%;進口金額為458.0億美元,同比增長57.5%,農産品貿易逆差達161.2億美元。 有關專家分析指出,受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中國農産品的進出口貿易將受到嚴重影響,貿易逆差呈擴大趨勢。 據商務部日前發布的《中國農産品流通發展報告》分析,隨着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的深化以及在全球範圍內擴散,全球農産品供求趨勢將産生變化。 在世界經濟發展增速減緩的背景下,發達國家貿易呈現出口高於進口的特徵,而發展中國家則是進口高於出口。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統計,2007年世界經濟增長3.6%,回落0.3個百分點。受其影響,主要發達國家中美國出口增長8.1%、進口增長3.2%,歐元區出口增長6.1%、進口增長5.4%,日本出口增長7.6%、進口增長1.7%。 商務部流通産業促進中心主任王貴際分析指出,全球CPI(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和PPI(工業品出廠價格)快速上漲,將給中國的農産品進出口貿易帶來衝擊。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2007年全球CPI上漲3.9%,比上一年高0.3個百分點。其中,主要發達國家上漲2.1%;而發展中國家CPI漲幅較大,其中轉軌國家CPI上漲9.1%,發展中國家上漲5.6%,漲幅呈上升趨勢。 另有專家分析指出,隨着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逐步加深,許多國家將出現大企業減員或中小企業倒閉,影響就業或收入,也將影響到以農産品為主的食品消費支出。 《報告》預測,中國農産品貿易逆差將呈擴大趨勢。從今年1至9月中國農産品進口增幅遠大於出口增幅可以看出,中國農産品進出口貿易逆差將呈擴大趨勢,出口企業利潤將有所下滑。 歐盟、日本可能會對中國出口農産品加倍設限;轉基因、激素添加等産品將不受國際社會歡迎;由美國糧食轉能源而引起的“國際性糧荒”將引起世界各國的警覺,確保本國主要農産品供應是國策;近年農産品出口的不穩定性嚴重挫傷基地農民生産的積極性,再加上中國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優質的農産品,原出口部分農産品將開始轉向國內大城市的供應。 王貴際建議,今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應逐步增加,從而減輕對發達國家出口市場的依賴。同時,中國農産品生産、流通可嘗試用出口的標準向內需轉型,以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生産質量安全的“放心産品”,徹底改變重出口、輕內銷的生産觀念,向國內廣大消費者提供“出口質量及合理價格的産品”;提高農産品的標準化水平,增加産品附加值;提高農産品收購價,促進農民生産積極性;政府實施一系列惠農政策和有效措施,促進主要農産品的增産增收,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