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裏人”鎮定自如 “城外人”驚恐萬狀
浙江民營企業生存狀況調查
    2008-11-11    本報記者:劉文傑 邢梅 馮源    來源:經濟參考報

  浙江民營企業紛紛破産倒閉,企業主紛紛逃跑、自殺。這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特別是近段時間以來各路信息傳播的熱點。為此,本報記者深入浙江企業、政府有關部門調查採訪,以求事實真相。

  倒閉最多的是一些“開關廠”

  溫州市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曾以“溫州企業倒閉20%”而一度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人物。
  11月2日晚上,記者在他的寓所見到了他。他首先糾正了一些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在有關他的報道上的嚴重失實。據他介紹,他最初説的20%企業倒閉是説溫州有20%的企業處於停産或半停産狀態,並非倒閉。一詞之差,引起溫州政界乃至傳媒轟動效應。好在政府並沒有找他的麻煩,反而使他成為“溫州市最忙的人”,全國各地請他作演講的人絡繹不絕。
  在周德文的言論被誤傳後,溫州市緊急組織人馬對全市10個重點鄉鎮的企業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最嚴重的鄉鎮有14%的企業倒閉,最輕的鄉鎮有5%的企業倒閉,平均倒閉率為8%。
  溫州市經貿委副主任周新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證實了這一説法。周新波告訴記者,至今年9月底,溫州全市36個工業強鎮和開發區18775家中小企業中,處於停工半停工的企業數為1461家,倒閉企業304家。
  溫州市是我國乃至全球製鞋、製革、服裝、眼鏡、五金等行業的重要生産基地,這些傳統産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首先受到衝擊。據溫州市鹿城區鞋業行業協會反映,全區283家會員企業中處於停産半停産的有47家,倒閉的有26家,合計佔了企業總數的25.8%。甌海區的693家規模以上企業停産的有42家,佔規模以上企業的6.1%,半停産73家,佔規模以上企業的10.5%。
  溫州如此,作為浙江出口企業集中度較高的寧波市的情況是否會更差一些呢?
  結果恰好相反。一些企業老闆對記者説,寧波的企業雖然出口依存度較高,但由於寧波企業普遍是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內功較紮實,因而抗風險能力較強。
  “我們雖然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但並非像外界傳聞的那樣可怕。”寧波市鄞州區一位李姓企業老闆對記者説。
  奉化是寧波市轄內一個只有48萬人的縣級市,但這裡卻是上海第一家中山裝和西服的製作地,涌現出了不少名牌西服生産企業,還是重要的襯衣生産出口地,每天要生産5萬件襯衣銷往世界各地,因此,不同檔次的服裝企業多而又多。
  奉化市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李雷傑介紹説,今年1至8月,奉化市虧損的企業共有260家,虧損面是26.3%,虧損額是1.9億元,停産的40家企業都是高能耗企業,規模以上企業並沒有倒閉。據了解,位居這個市內的幾個大的服裝生産企業,不僅沒有倒閉,反而在謀劃跑馬圈地,以求更大發展。

  自殺、逃跑的企業主只是個案

  浙江江龍控股集團公司是一家由一對夫妻實際控制的集紡織、印染、服裝、貿易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集團公司,這個集團公司擁有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四家工業企業和多家貿易公司,公司固定資産規模達20多億元,印染産能全國第二、印花産能全國第一。就是這樣一個全國行業龍頭企業的老闆在國慶節後出逃國外,引起軒然大波。
  同時,浙江華聯三鑫石化有限公司也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與浙江江龍控股集團公司一樣,這兩家企業倒閉的表面原因是由於銀根緊縮、國際國內經濟大環境不好造成的,但深層次的原因是由於企業盲目擴張,盲目實現“多元化”戰略決策失誤而轟然倒塌的。
  “企業老闆逃跑、自殺的多嗎?”記者每到一地都對採訪對象問同樣一樣問題。寧波、台州、溫州、杭州等地的政府官員和企業老闆的回答竟然如出一轍:只是個案,由於媒體特別是網絡的傳播放大效應,真相已被嚴重扭曲。
  寧波市吳老闆在浙江、湖南有多家企業,資産過億,早年是政府官員並先後掌管多家國有企業。他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倒閉的大多數是一些今天有貨今天開,明年無貨明天關的“開關廠”,真正意義上倒閉的企業和逃跑自殺的老闆都是一些自身經營有問題,或投資方向出現問題,或企業主賭博等內部原因造成的。
  據記者了解,寧波、台州、溫州等地都有一些企業主逃跑的案例,如奉化市今年就3個企業主逃跑,但這3個企業主都是由於賭博原因造成的。寧波市一位銀行支行行長對記者説,如果銀行繼續給這樣的企業貸款,如果地下錢莊還是繼續源源不斷地給他們提供鈔票,也許他們不會馬上就倒閉,但是,銀行也是企業,地下錢莊也要追求經濟效益,如果不發生金融危機,銀行和地下錢莊也再不可能繼續為這些企業提供資金。
  吳老闆説,奉化市規模以上企業就有8868家,“開關廠”少説也有上萬家,溫州市中小企業達36萬家,出現兩三個人逃跑,幾十個企業倒閉,幾百個幾千個“開關廠”關門的現象,既不新奇,更不可怕。
  “外間傳説浙江經濟似乎出了問題,但浙江的日子依然過得很逍遙。”浙江省發改委的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快人快語。
  卓所長告訴記者,浙江企業目前最為困難的是規模以下企業,紛紛倒閉的是一些小作坊、“開關廠”,整個浙江企業虧損面並不大,內銷企業的日子好過些,最為擔心的是明年的訂單會大量減少。

  企業如人,生生死死平常事

  假如世界上真有什麼能使企業長生不老之藥,想必每個企業家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它。由於每個企業都會打上一個時期一個行業的烙印,其抗風險能力乃至生命力都會各具差異。一些企業由於自身肌體的抵抗力太脆弱了,外界氣候稍有變化,就會傷風感冒,嚴重的甚至夭折。有人把企業比作行駛在茫茫商海中的一葉扁舟,有時會被推上風口浪尖,有時也會被捲入波底。還可能迷失方向,被巨浪吞沒葬身海底。
  世界上任何事物不論有無生命都存在着生命周期。比如人、植物和動物,都會生老病死,企業也不例外。有關專家認為,一般來説,企業生命周期變化規律是以12年為周期的長程循環。它由4個不同階段的小周期組成,每個小周期為3年。
  奉化市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李雷達傑介紹説,國際企業一般的生命周期為7年,中國企業生命周期為3.7年,企業如人要新陳代謝,生老病死每天都在發生,上世紀末的大批國有企業倒閉改制,中國企業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在成倍地增加,中國經濟也隨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台州市玉環縣中捷環洲鋼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曾水平對記者説,玉環縣的汽車配件、閥門、傢具等産業在全國舉足輕重,不少企業都是在原來最大的汽車配件老闆倒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近段時間,自己的公司就出資4500萬元收購了一家當地房地産公司。
  卓勇良認為,浙江經濟的微觀基礎仍然比較堅實,工業增長下滑,反映了浙江經濟正在實施重大戰略調整,並在全球金融危機催生下,正在發生着一場快速、收縮性的結構調整,表現為傳統産業由於需求下降而較快收縮,現代産業由於內外激勵強化而平穩增長,同時服務業的地位和作用可望較快凸現。
  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對目前經濟形勢的估計比較慎重。他認為,美國經濟受到的影響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大,而中國實體經濟受到的影響才開始。

  相關稿件
海信科龍:開創民營企業破産保護新的模式 2008-11-10
黃孟復:我國民營企業有“四難” 2008-10-27
數據顯示:中國民營企業經濟實力繼續提升 2008-10-24
經銷商參股開運作模式先河 民營企業摸索成長路徑 2008-08-15
浙江民營企業遭遇“成長的煩惱” 200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