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信貸約束釋放銀行資金活力
    2008-11-05    新華社記者:張旭東 姚均芳    來源:經濟參考報

  為應對正在蔓延着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貨幣政策近來頻頻發力,以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在10月份連續兩次降息之後,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又披露目前已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不再加以硬約束。業內人士對此評價,這一有力舉措指向明確,意在有效釋放銀行資金活力,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央行新聞發言人李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從今年年中開始,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了快速變化,特別是快速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我們根據這些新形勢進行適時調整。“這個舉措同當前降息等貨幣政策是一脈相承的,均意在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力爭把這場危機對中國經濟可能産生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
  經濟的活力,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隨着金融危機的逐步顯現,企業投資意願有所下降,銀行也呈現出惜貸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此次央行取消信貸控制,更多意義在於傳遞出貨幣政策放鬆的意圖,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從貨幣政策上來看,央行近期適時調整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以保證流動性供應,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銀行基準利率,擴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浮幅度,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住房,釋放保經濟增長和穩定市場預期的市場信號十分明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認為,最近貨幣政策的頻繁調整,不斷釋放流動性,以促進經濟活力,這正是靈活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必要之策。“在當前面臨的國際經濟金融複雜背景下,貨幣政策肯定是需要在國際和國內經濟間協調、轉型的,貨幣政策的相機調整有利於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金融危機背景下的‘軟着陸’。”
  “取消信貸控制的舉措,十分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金融學者譚雅玲認為,目前形勢複雜多變,市場信心較為消極,央行在降息之後再度宣布這一政策,有利於銀行和市場根據自身需求決定信貸規模,可以給金融機構和市場以信心支持。
  根據記者從商業銀行了解的情況來看,自今年年中起,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局面時有發生,銀行也對資金的靈活運用十分渴求。“央行取消信貸管控,正是順應了市場變化,給了商業銀行更多的靈活性,提高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資金運用的活力。”一位銀行高管如此&&。
  對央行放鬆信貸管控的做法,一些金融界人士並不認為這會形成“信貸擴張、資金濫用”的局面,畢竟在金融危機蔓延之下,商業銀行對信貸投放更加審慎。
  他們反而擔心,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由於過分防範自身風險,商業銀行當前惜貸現象反而變得更為嚴重。“其實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是充足的。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商業銀行應根據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提高資金運用的能力,支持企業資金需求,抵禦實體經濟下行的風險,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據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

  相關稿件
取消信貸規模硬管控要防一放就亂 2008-11-04
松信貸政策取向可能保持較長時段 2008-10-31
WWF:生態“信貸危機”威脅全球 2008-10-31
居民購房信貸政策為何卡殼 2008-10-31
呼籲取消中小銀行的信貸規模控制 200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