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10-28 本報記者:鄧華寧 洛濤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記者近日在南京採訪時了解到,當前農村集體土地使用中的違規、浪費現象令人擔憂。南京市國土局2007年以來對全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發現,企業粗放浪費、村組幹部違規流轉、宅基地超標建設發證、零散居住造成“空心村”等多種違規、浪費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專家估算,如果將閒置、多佔的土地歸集起來,全部潛力超過30萬畝,可供30年開發利用。 南京市國土資源局地籍處周榮根副處長介紹,當前農村集體土地使用中的違規、浪費現象有多種:首先是企業利用農村建設用地粗放,根本不考慮集約節約用地。近期國土部門僅對雨花&區鐵心橋、西善橋和板橋三個街道的665家企業的調查,發現土地資源閒置浪費嚴重。665家企業用地總面積為1.52萬畝,但至少可以調整利用0.74萬畝,土地潛力為48.5%。也就是説,企業圈佔的土地有近一半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有的讓土地長期躺着曬太陽,有的打幾根水泥樁後閒置在一邊。 其次是現階段宅基地多數是佔用耕地,浪費較大。南京市六合區國土資源局地籍科科長楊從華告訴記者,通過此次地籍調查發現,經過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集體經濟組織基本沒有空地可作宅基地分配給村民。現在的“分配宅基地”多數是指批准村民在自己的承包地和自留地中劃出一部分作為宅基地來建房,因此村鎮建設規劃控制難以執行,農村普遍存在亂佔耕地、批少建多的現象,集體經濟組織對此控制不力,土地浪費比較大。 第三是宅基地非法流轉情況普遍,宅基地分戶及繼承情況多。調查發現,農民宅基地和房屋非法流轉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城郊結合部尤為突出,村、組幹部出賣宅基地的現象經常發生。因合法繼承、贈予或買賣等原因,存在擁有兩處及以上宅基地的“一戶兩基”或“一戶多基”現象,且由於歷史原因,幾處宅基地都頒發了集體土地使用證或擁有審批手續。江寧區的試點中,有11戶存在宅基地分戶及繼承現象。高淳試點中,“一戶兩基”有三戶。浦口區宗地調查結果中,不符合分戶條件的有13宗,佔試點區戶數的9%。且受拆遷政策影響,農村居民要求將宅基地分戶的問題非常突出。 第四是農戶超標準建房的現象也不同程度存在。居民點佔地過大,利用粗放。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對宅基地改善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上一些農民超標建房,佔用土地較多。根據2007年全市統計資料計算,南京市農村戶均居民點用地高達793.3平方米,遠遠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上限150平方米,是南京市規定的城郊結合部住宅面積標準135平方米的5.9倍,即便是按遠郊標準175平方米計算,也遠遠超過3.5倍。 一些地方還出現違規發放宅基地土地使用證的現象。這次摸底調查進行的一個試點中,宅基地超面積的佔宗地總數的一半以上。由於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管理松散,部分村民乘機多佔土地建房。江寧區在調查的38個宗地中,宅基地使用面積最大的為441平方米,實際使用面積超過原發證面積的有22宗,佔調查宗地數的57.9%。這個區曾在上世紀80年代末進行過一次宅基地登記,發放的宅基地土地證存在超標發證現象,調查區所發放的38本證中,面積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有6本,17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的有6本。 第五是農民零散居住造成“空心村”現象。農村建設用地管理原本就是一個薄弱環節,居民點分佈散落、布局零亂。全市農村居民點多達13000個,其中雨花&、棲霞兩區分別有346個和630個,最多的江寧區達4600個。一些農民零散居住,舊房子沒有及時拆除,又亂佔宅基地蓋新房,形成了一定的農村廢棄宅基地。“空心村”往往是外圍新房林立,中心舊房破爛不堪無人居住,造成土地的巨大浪費。記者調查發現,由於分佈散落,有相當部分的農村居民點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缺少交通、排污、生活垃圾處理等設施,且不少居民點生産與生活用地混雜,用地無功能分區,這樣的用地環境對農民身體健康危害很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