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華爾街風暴]金融危機衝擊汽車産業
    2008-10-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期嘉賓:國家信息中心資訊資源部主任 徐長明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這次金融危機影響到世界經濟以後,首先受到打擊的就是汽車行業,特別是美國的汽車産業,主要原因是美國汽車行業利潤的50%以上來自汽車金融。是不是每當出現金融危機的時候,汽車行業都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徐長明:實體經濟受到影響之後,首先受到衝擊的就是汽車行業,歷來都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汽車行業佔整個經濟的比重太大,如佔美國經濟比重大概是4%至5%。

  這次金融風暴對汽車産業影響,應該説美國是最嚴重,日本和德國相對比較輕,因為汽車金融在汽車産業裏佔的份額在美國是比較大的,大概是利潤的一半。美國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汽車的時候已經是零首付,或者首付很少就可以把車開走,這是汽車公司為了刺激消費者買車採取的政策。

  主持人:美國一些大的汽車制造商會考慮向政府求助,這種救援是否會發生,如果發生是以什麼樣的形式發生?

  徐長明:救不救助取決于汽車行業陷入危機的深度,如果銷售下降幅度過大政府就應該救助,因為畢竟是實體行業裏最大的、最有代表的行業,如果汽車行業下滑太厲害,對實體經濟影響非常大。美國汽車市場1至9月份累計下降13%,這個數字不太大,但是9月份當月下降幅度非常大,下降了27%。直接救助就是注資,政府增持股份;更大的救助是發展整個經濟,經濟起來之後才行。目前美國經濟下滑,主要是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下降,消費者購買能力的下降,重心應該把經濟發展速度搞上去。

  主持人:在這次危機中美國汽車産業受到的創傷是最大的,會不會導致一場新的汽車産業格局變革,比如幾大汽車集團間相互並購?比如日係車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車係?比如歐係車在日係車上升,美係車下降的情況下,也會有新的變化?

  徐長明:應該説完全具備這種可能性,但是不一定像1998年並購高潮時候那樣的整體收購,這次更大的可能性是品牌出售,比如通用有幾個品牌,福特有幾個品牌,可能會出售某一個不太好的品牌給其他公司。目前可能在發達國家之間的收購可能性比較大,現在發展中國家如果收購美國公司是個機遇,但還得看能不能把握住,如果能控制這個公司的話可以收購,如果沒這個能力收購之後會是更大的包袱。

  從日本和歐洲的車來講,這次是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金融這塊對美國的打擊比較大。日本和德國不太依賴汽車金融發展汽車産業。

  主持人:這場危機對中國汽車行業的影響是不是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進口,外國的主要汽車廠商把中國看成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國外需求減少以後會加大在中國的投入,加大和中國合資夥伴的投入、行銷的投入,期待中國的消費者購買更多的汽車。另一方面中國的出口可能會受影響。

  徐長明:確實如此,從今年市場表現來看,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在提高,自主品牌的汽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在下降,這説明外資在中國市場投入的力度,包括投資、新産品投放、行銷各個方面都加大了力度,這跟它在國際市場的下滑有直接關係。

  主持人:我們知道汽車産業價值鏈最大的收益是汽車品牌的所有者。我們的合資廠得到的利潤還不是很多。所以我們還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扶持國産品牌上,自主品牌上,是不是這樣?

  徐長明:從你説的角度應該扶持自主品牌的發展,在汽車採購裏邊有一個現實情況,合資公司採購的零部件基本是合資和獨資公司,而自主品牌企業採購的零部件大部分是自主品牌,如果自主品牌整車發展了,能夠把自主品牌整體的産業鏈拉動起來。

  另一方面,現在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歐美日這些國家的經濟下滑,消費者購買力受到影響,希望有一些價格比較便宜的,滿足他們要求的車。在這點上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汽車工業來説不完全是消極的。

  相關稿件
直擊華爾街風暴 2008-10-16
[直擊華爾街風暴]金融危機正威脅實體經濟 2008-10-16
[直擊華爾街風暴]危機過後,世界汽車産業出現新格局 2008-10-15
[直擊華爾街風暴]我國受的影響在發展中國家是最小的 2008-10-14
[直擊華爾街風暴]有條件的中國企業該出手時就出手 200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