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華爾街風暴]金融危機正威脅實體經濟
    2008-10-16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期嘉賓:北京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趙曉

  主持人:美國股市的反彈僅僅持續了一天就畫上了句號,更叫人關心的道瓊斯指數上下限幅超過了700點,對救市之後美國經濟的走勢市場存在著很大的分歧。這場危機會繼續滲透到實力經濟中,美國政府官員演講中最常講的話是,那些影響華爾街的事情會影響到實體經濟。

  趙曉: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一開始看到的金融危機是虛擬危機,然後逐漸會看到實體危機。開始我們看到在美國爆發的危機,接下來會看到歐洲和日本的危機,然後我們會看到危機會從發達國家延伸到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跟發達國家關係密切的新興市場經濟。另外我們還會看到從一些表層的金融危機延伸到更深層次,比如説國際金融體係,國際貿易體係,乃至國際經濟增長的模式背後都顯示出它的危機。

  主持人:在這場危機中,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美國的官員或者經濟學家公開説美國要放棄以前的生活方式,意味著美國生活方式會發生改變。昨天我們看到美國的一個雜志,一個經濟學家很早的照片。是1929年出現危機的照片,上面寫著世界上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比美國的生活方式更好,把照片拿出來是一種諷刺。是否意味著會對美國的生活方式是大的挑戰。

  趙曉:我非常同意,而且我認為這是非常深刻的問題,現在大家談到的很少。表面上看到的是美國的經濟危機,背後可能是美國的文化危機,美國有一句話:“美國花了40年教會他們的清教徒考慮負債銷售。換句話就是今天美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跟過去已經有很大的差別了。表現在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不負責任消費。”

  主持人:美國的這場危機引發了全球的危機,也開始影響到美國的實體經濟,甚至是拍賣會,汽車行業是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為什麼倒下的第一個是汽車呢?

  趙曉:也許是因為汽車是跟金融關係特別密切的行業,它的消費或者出售是依靠消費信貸,汽車在美國這樣的國家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也已經變成了金融行業。

  主持人:而且我印象裏美國很多大的汽車廠商60%—80%的利潤是通過汽車金融得來的,不是傳統意義的汽車售後服務、賣車的錢。

  趙曉:賣車不掙錢,就靠金融掙錢。

  主持人:所以金融一旦出現問題他們會首當其衝。而且你剛才説到:“美國人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美國的汽車銷售很多是零首付貸款,這次金融危機很多人無法貸款買車,這個對中國有借鑒意義。最近剛剛開始看到,中國的某個廣告牌上也寫著首付多少錢把什麼車開回家,我們也朝著方向走,是不是給我們也是一種警示。

  趙曉:給我們的警示是過度的信貸消費,最後導致風險,我們還是要記住一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主持人:借錢借得太多了,還不上的時候容易出現問題,很多人很多公司同時還不上風險就會很大。我們再回到汽車行業本身,有人説國外的汽車行業不好,但是中國汽車市場非常好,一枝獨秀。美國的業績下滑,這些世界著名的大的汽車廠商,如果不會短期內面臨倒閉風險,可能會加大在中國的投入,這種可能性存在嗎?

  趙曉:有可能存在,從全球的金融機構來看,比如匯豐表現很好,原因是分散投資,利潤不僅來自發達國家,也來自新興市場,從企業也是這樣,如果在新興市場投資比重更高一些,在世界各地分布更均衡,抗風險就會更強一些。在全球經濟冬天到來的時候,中國可能是相對來説比較溫暖的避風港,所以他們會更加看重中國。

  主持人:大部分國外的汽車産業在中國都是合資廠,有非常有實力的中國合資夥伴支撐,我想短期內這個影響應該不會很大,但是還有一個話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問題,中國的汽車行業剛剛開始向國外出口,剛剛在底特律等世界車展上亮相,會不會使中國的民族自主品牌向海外出口?

  趙曉:那就得看我們怎麼做了。第一我們能不能提供更加廉價的汽車,他們要買更便宜的汽車。第二我們能不能生産更節能的汽車,這時候我們是有一些機會的。

  主持人:我們也看到巴非特在收購比亞迪,這都傳遞一個信號,節能型汽車就是未來。

  趙曉:中國的生産成本更低,中國生産的汽車可能會在歐美市場佔據更大的份額。

  主持人:這就是我們的方向,其實印度早就這麼做了,推出了一個奈米的品牌,據説要往歐美市場打,汽車倒下之後,第二個倒下的會是什麼行業?

  趙曉:我猜想有可能是鋼鐵,因為需求下降,而且鋼鐵的價格在前一段漲了很多。

  相關稿件
金融危機考驗自由市場經濟 2008-10-14
應對金融危機:各國各出其謀各盡其力[圖] 2008-10-14
歐元區15國達成共識 聯合行動共抗金融危機 2008-10-14
應對金融危機,不拋棄不放棄 2008-10-13
聯合降息難救金融危機 "全世界"應聯合起來 200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