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8-26 本報記者:楊興國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近兩年來,湖北省農産品價格一路走高,到今年一季度達到頂峰,二季度雖有所回落,但高位運行的勢頭依然強勁。本次農産品價格的持續上漲,與上一個價格上漲周期明顯不同,出現許多新特點,增加了農業生産成本和農民的生活支出,對農業影響較大。湖北省統計局專業人士建議,政府對農業的調節要上升到宏觀調控的高度,從制度設計上對農業生産的滑坡進行事先預警和防範,建立農業生産的預警機制,以有效應對市場波動。 當前價格上漲與2004年不同的是,牽動價格攀升的主要誘因不是與投資相關的工業産品,而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農産品。農産品價格全面上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供求因素是引發本次漲價的根本原因。從國內環境看,經過改革開放,我國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放鬆了市場供給這根弦,忽視了結構性短缺特別是農産品短缺的矛盾。四年來,國內糧食雖然年年增産,但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仍處於逐步恢復期,2007年,湖北糧食面積比上世紀90年代初下降了16%,油料面積也出現下降,生豬雖然規模養殖呈現強勁勢頭,但農戶養殖出現萎縮。 從國際市場看,一是國際糧食低庫存、高需求的壓力繼續加大,目前國際糧食庫存量已降至總使用量的15.8%,而1990年以來這一數值的平均水平在27%。二是原油價格的上漲,再加上政府稅收的激勵措施,導致了美國乙醇生産對玉米的需求急劇增長。 從農業生産的自然規律看,支撐農業發展的主要基礎是耕地資源和勞動力要素,目前耕地日趨減少,高素質勞動力大量外流,客觀上限制了農産品生産。據第二次農業普查顯示,湖北省年外出勞動力達到800萬人,主要是20歲至40歲間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精壯勞力。 ——調控因素是引發本次漲價的潛在原因。我國宏觀調控的重點在工業生産、投資增長和金融運行上,對農業生産經常出現的大幅波動,沒有從宏觀調控的高度予以重視,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對農業的調控缺乏前瞻性。 ——成本因素是引發本次漲價的直接原因。以石油為主的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帶來了農資企業生産成本增加、農資價格上漲、農産品成本增加的連鎖反應。 農業如何應對市場價格波動?省統計局專業人士提出如下建議: 政府對農業的調節要上升到宏觀調控的高度。農業面臨的現狀是小生産與大市場矛盾突出,農民是參與市場經濟競爭各方中的弱勢群體,農業生産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農副産品往往是市場上供求關係最不穩定、價格波動最大的産品。當前物價上漲的嚴峻形勢警示我們,大宗農副産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將威脅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因此,應加強對農業生産的宏觀調控,特別是要加強對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對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影響較大的大宗農副産品生産供應的調控。 進一步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農業在任何時候都是穩定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只有保持供需的基本平衡,才能避免市場的劇烈波動,降低市場風險。 同時,建立農業生産的預警機制。面對我國農副産品漲漲跌跌的惡性循環,如何從制度設計上做到對農業生産的滑坡進行事先預警和防範,建立農業生産的預警機制,通過主動干預熨平或減小農業生産頻發的大幅波動,扶助農副産品走出暴漲暴跌怪圈,從而有效地保護農民利益,保證農副産品供應的穩定有序,進而保持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是有關部門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