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 鷹潭在質疑聲中打造“世界銅都”
    2008-08-22    本報記者:李興文    來源:經濟參考報

鷹潭的銅加工産業漸成規模。劉紅 攝

  “把鷹潭打造為‘世界銅都’,建成全國最大的銅冶煉基地、銅廢舊原料回收利用基地、銅産品加工基地和銅産業物流中心。”
  一年前,鷹潭打造“世界銅都”的區域戰略定位一出&,立刻引發了社會熱議,質疑聲一時蓋過讚許聲。然而,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鷹潭——這座贛東北的彈丸之城已成為國內外銅産業轉移的“首選熱地”,吸引了美國、澳大利亞、香港等地的知名企業高度關注。
  用世界眼光謀劃銅産業發展,創造性利用現有優勢,乘勢而為,拓展區域經濟發展空間,鷹潭交出的答卷不無啟示。

戰略:乘勢而為

  盛夏時節,走進鷹潭,到處是火熱的生産建設場景。“世界銅都”如今已成為一個響噹噹的品牌。
  “一年多前,當鷹潭市提出打造‘世界銅都’時,沒有多少人認為這是一個能夠實現的目標。”華東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韓士專博士説。
  事實上,人們産生這種想法並不意外。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雖然中國最大的銅工業企業——江銅集團地處鷹潭,但國有企業與地方的&&實際可用條塊分割來概括,“江銅産銅不賣銅”的局面由來已久,江銅與地方的經濟的融合,特別是産業融合極其有限,自1983年鷹潭由一個縣級鎮直接升格為地級市的20多年裏,江銅並未為鷹潭帶來銅産業的集聚和興旺。
  從全球範圍看,智利是第一産銅大國,而聖地亞哥則是銅産量最大的城市,堪稱世界銅都。一些人甚至認為,鷹潭打造“世界銅都”只是一廂情願之舉。
  事在人為。鷹潭人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作為新近崛起的世界銅消費第一大國,其實際消耗量以及增長潛力令投資者刮目相看,世界著名大型銅加工企業紛紛移師中國,世界銅加工中心已向中國轉移。專家預測,2010年中國銅消費量將達到520萬噸。
  鷹潭市委書記楊憲萍説,受土地、能源、勞動力等因素影響,東部産業正加速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對地處中部省份的鷹潭地區而言,這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中國礦山産銅居世界第七位,粗銅和標準陰極銅居世界第三位,銅加工材居世界第一位。南昌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尹繼東説,在這種背景下,具備一定銅産業基礎的鷹潭提出打造“世界銅都”並非只是紙上談兵,因為從全球格局看,銅産業尤其是銅材加工方面,只要做成“中國之最”,就是“世界之最”。
  尹繼東認為,轄有“中國最大銅工業生産基地”之稱的江銅,鷹潭在全國銅産業發展規劃中具有重要的話語權,具有優勢企業和優勢品牌所帶來的集聚效應和共識效應,這是“世界銅都”産業定位的基本依據。
  坐擁“天時、地利”,2007年5月10日,鷹潭市召開千人大會,鄭重地發出建設“世界銅都”的動員令:以江銅為依託,以壯大銅産業為重點,提升區域産業發展能力;到“十一五”末,力爭實現銅冶煉能力達到100萬噸,銅材加工能力超過120萬噸,銅産業綜合實力全國第一,江銅綜合生産能力躋身世界前三強。
  旋即,鷹潭與江銅簽訂《共同發展銅産業壯大銅經濟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從銅原料、銅加工和銅拆解園區建設等十個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産業:借商招商

  區域競爭的關鍵是優勢産業的競爭,而優勢産業競爭的核心是優勢企業和優勢品牌的競爭。緊緊抓住沿海産業向內地轉移的戰略機遇,去年以來,鷹潭市黨政主要領導頻繁拜訪國內銅材加工業和其他行業的領軍人物,向他們推銷“世界銅都”的戰略構想。
  發展銅産業,引進大項目,方能“以一當十”。寧波金田(集團)是中國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前十強企業。當鷹潭市黨政主要領導不斷“游説”寧波金田銅業集團,董事長樓國強為其真誠和專注所動,一番細緻深入的考察後,他當即&&一期投資五億元在鷹潭興建江西金田銅業公司,新上六萬噸銅棒項目。
  廣東南海陳氏集團是國內廢雜銅再生利用的龍頭企業,企業起家以來一直立足珠三角輻射全國,為引進陳氏集團,鷹潭市的幹部半年之內三下廣東洽談,陳氏集團為“世界銅都”的構想所動,毅然舉資北上。
  借商招商,事半功倍。溫州客商陳麗芳從最初投資1000多萬元生産粗銅,到擴大投資1.5億元生産高精度電子銅帶。去年以來,她變賣了在老家的企業,並將溫州銅産業協會會長等一批客商引到貴溪創業,投資興辦了宏源銅業、瑞鑫銅業等企業。陳麗芳説:“鷹潭打造‘世界銅都’的戰略構想強烈地吸引了我們。”
  尹繼東説,“世界銅都”的定位,這是鷹潭謀求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綱,它為銅産業及相關産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經濟生存空間,一個産業分工協作、功能配套互補、産品衍生進化的産業經濟生態系統。
  大項目集聚銅産業,銅産業集聚帶動越來越多的投資。國內生産高精度銅板帶的龍頭企業寧波興業集團,繼投資三億元在鷹潭建設銅板帶加工項目後,去年又把與世界三大鈹及鈹合金生産企業之一——哈薩克斯坦烏爾賓斯基冶金廠股份公司合作生産鈹青銅的項目放在鷹潭工業園,鷹潭由此成為國內最大的鈹青銅生産地,銅精深加工能力進一步提升。
  在今年5月13日舉行的江西(香港)銅産業招商洽談會上,鷹潭打造“世界銅都”的構想吸引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香港以及內地20多家知名企業的關注,中銀投資公司、香港興業銅業、廣東偉強集團、中國紅旗集團、同創銅業等企業紛紛簽約投資鷹潭。
  去年以來,已有32家大型銅加工企業相繼落戶鷹潭,使該市規模以上銅加工企業迅速擴張至69家,目前銅加工能力新增56萬噸躍升至116萬噸,鷹潭形成了銅桿、線、管、棒、板帶、異型材及銅鑄件等上下游産品配套的銅産業鏈。今年前5個月,鷹潭市銅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6.5億元、稅收14.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9%、20%。
  尹繼東説,培育特色産業,是提高區域産業競爭力的關鍵,在“資源趨向效益,效益吸引資源”的原則指導下,産業必然會在效益高的區位形成集聚,鷹潭用打造“世界銅都”的實踐,對産業集聚的區域比較優勢原理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資源:無中生有

  在江銅集團貴溪冶煉廠旁的一片開闊地上,數百名建設者正在緊張地進行管線鋪設施工,而就在半年前,這裡還是一大片寸草不生的紅石嶺。
  貴溪市委副書記楊解生豪邁地説,今年年內,這裡將建成鷹潭市的銅産業循環基地——銅拆解加工區,這也是國內首個在內陸地區由國家批准設立的銅拆解加工區。
  2007年9月,江銅冶煉能力突破70萬噸。然而,隨着産能的擴張,江銅電解銅生産原料的自給率明顯下降,園區加工企業對銅資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原料將成為制約江銅及園區企業發展的瓶頸。
  能否搶佔銅資源這一戰略制高點,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世界銅都”建設的進程。鷹潭的決策者意識到,沒有銅礦資源的城市,要解決原料問題,就必須“無中生有”,大膽利用、循環利用國內國外資源。
  銅拆解加工區的建設構想應運而生,並於去年9月在鷹潭順利開工建設。全國最大的廢舊銅拆解商——廣東南海宇成、興奇集團,與鷹潭正式簽訂了協議,投資10億元開發建設拆解區。按照總體規劃,建成後要形成180萬噸的年拆解能力,年産近40萬噸再生銅、10萬噸鋁、10萬噸塑料、95萬噸鋼鐵,成為銅廢舊原料回收利用基地和再生資源集散中心。一期工程每年可拆解70萬噸的廢舊機電産品,可從中回收14.8萬噸銅金屬。
  “一期工程提供的再生銅資源量相當於亞洲最大的露天銅礦德興銅礦一年提供的産量。”貴溪市委副書記楊解生説,每利用一噸再生銅,可少開採銅礦石130噸,少産生兩噸二氧化硫和100多噸工業廢渣。
  楊解生説,根據當前市場價格,每噸拆解回收銅價格比原生銅低3000元至5000元,將為那些要求純度不高的銅加工企業提供豐富而廉價的銅原料。
  華東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韓士專博士説,在我國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區域産業升級的機遇面前,鷹潭這樣的內陸地區循環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圈區管理’將廢棄機電産品拆解完全集中在‘進口拆解區’,相當於‘把環保老虎關進了籠中’,鷹潭在發展循環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之間找到一條雙贏之道。”韓士專評價説。
  隨着銅拆解加工區和無水港項目相繼投入使用,鷹潭打造的“世界銅都”將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相關稿件
山東祥光銅業獲“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獎 2008-07-17
雲南銅業因主要設備"艾薩爐"停爐檢修減産 2007-12-25
雲南銅業投15億元建保定20萬噸銅電解項目 2007-08-15
銅都銅業發布公告:獲准非公開發行4.3億股 2007-06-14
銅都銅業擬向控股股東購買38億元資産 200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