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7-23 本報記者:黃艷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
街頭的一家房屋中介所。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 繼杭州等內地大城市之後,烏魯木齊於2008年4月1日試水“二手房網絡交易系統”。然而,這一旨在遏止二手房交易中存在的欺詐、中介賺差價、假按揭和漏稅等頑疾的“透明空間”,卻未遂人願而交易慘澹,新措施“水土不服”,還是其先天就有“殘缺”?業內專家認為,追求透明公正本不該完全依靠“技術上”的程序透明。 據了解,自4月1日烏魯木齊推出二手房網絡交易系統以來,不少烏魯木齊市房産中介機構業績均不理想,部分中介一個月僅有一筆業務,而且毀約率普遍比以往高。 緣何不到一個季度時間,各界寄予厚望的網絡交易系統遭遇如此“尷尬”? 主管部門給予的解釋是二手房實行網絡交易系統在烏魯木齊尚有“不習慣”和“需要適應”的地方。由於消費習慣和消費理念的相對落後,很多買房、賣房者對網絡交易保持謹慎距離。 市場觀察家則認為這種局面主要還是房産中介以往非正常經營積累下的“信任危機”。房産中介市場向來瀰漫“黑中介”的陰影,“以為通過網絡掛牌、網上交易就能全部清理門戶,答案是否定的”。 據烏魯木齊市房産交易中心介紹,二手房網絡交易系統的核心部分是三個“必須”。一是所有要參與交易的房屋必須到網絡上備案掛牌;二是受委託的中介機構和擔保公司必須具有相關部門認定的資質,房地産經紀從業人員必須是房地産經紀從業資格的專業人員;三是買賣合同必須網上備案並打印,方可成為稅務、銀行部門辦理相關手續的憑據,手工合同無效。 而大多數買賣雙方認為“手工合同無效”才是真正的“硬杠杠”,“只有網絡上打印的買賣合同才能最後完成房屋過戶手續,只要有這一條其餘的則是富有彈性的”。 打算在中心城區買一套二手房的蔡先生説:“仔細研究網絡交易系統的要求,再看看實際的操作過程,事實上,90%以上是傳統交易模式,只有手工合同無效這條是硬的。” 此種觀點得到業內人士尹文超的認同,她進一步解釋説,網上備案的房屋信息,尤其是價格信息不一定是都是真實的,因為交易雙方要規避稅收成本,一般都是報低價格;而要求中介機構有資質和從業人員須是房地産專業人員則基本落空。“烏魯木齊有成千上萬的房産經紀人,只有100多人具有全國房地産經紀人資格證,而且這其中很多人都是將證件出租出去,本人並不做房産居間業務。” 某房屋中介負責人坦言:“大多數交易仍然是在網絡之外進行,網上掛牌只是為了最後能打印買賣合同,該不透明仍不透明。” 烏魯木齊市統計局的調查顯示,房地産市場存在隱性壟斷。由於二手房市場掌控大量房源信息,處於壟斷地位,他們並非沒有房源,而是壓着不肯出手,買房人無法掌握真實的市場價格,導致價格體系失真。 烏魯木齊市房産交易中心信息科科長林育齊介紹,近年來,烏魯木齊市二手房交易市場十分活躍,但同時存在許多問題。當前群眾面臨的主要難題一是二手房買賣難,二是二手房貸款難,三是供求信息不對稱。
林育齊説,要解決二手房市場“不透明”的頑疾,主要在於營造公開、透明、真實的市場環境,然而“透明”的市場環境不能單單依靠技術上的規範;如果只有技術上的規範而沒有實質內容的規定,這種“透明”就有流於“形式”之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