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該誇大發展中國家需求對油價的影響
訪世界石油大會規劃委員會委員陳立滇教授
    2008-07-04    本報駐馬德里記者:馬建國 尚軍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世界石油大會規劃委員會委員、中國石油大會國家委員會委員陳立滇教授2日在這裡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談論國際市場油價上漲時,誇大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能源需求增長的影響是不全面和不公平的。
  今年年初以來,國際市場油價繼續大幅上漲,目前已突破每桶144美元。一些國家認為,油價持續飆升的主要原因在於供求關係緊張,並突出強調所謂發展中國家需求因素。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以及眾多分析人士強調,目前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元貶值和市場投機炒作等。
  陳立滇説,目前的高油價是“不合理的”。他強調,雖然油價上漲的原因很多,但如果對全球原油供求形勢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供求關係總體是平衡的。
  他指出,2007年,全球原油日産量約為8500萬桶,生産和消費基本平衡。而且,從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已探明儲量看,短期內也不存在所謂資源枯竭的問題。隨着科技進步,還可能發現新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對於一些人刻意炒作發展中國家需求推高油價的做法,陳立滇&&,中國和印度的人均石油消費量不足美國和歐盟國家的1/6,一味指責發展中國家需求對油價的拉高作用是“不合理的”。
  他還説,中國積極開發清潔能源,特別是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的舉措已引起世界的關注。世界石油大會認為油價過高對可持續發展不利,同時希望推進採用新技術開發和使用能源。
  相關稿件
[文摘•要聞]高油價衝擊波考驗中國經濟 2008-07-03
應對高油價要加強國際合作 綜合採取措施 2008-07-03
嚴禁超過油價上調成本增支幅度搭車漲價 2008-07-02
油價上調決策應有政策影響性評估 2008-07-02
産油國對美元“背書”推高油價 200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