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老化失修 糧食載體亟待“強身”
    2008-06-24    本報記者:董振國 許劍銘    來源:經濟參考報

  夏收採訪中,不少農民和基層幹部認為,當前,糧食産區農田基礎設施老化失修嚴重,歷史欠賬多,而依靠地方和群眾的力量難以修復完善,對提高糧食産量非常不利。他們希望國家在扶持糧食生産時,重點加大對糧區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盡快將失修的農田基礎設施修好,以利於糧食生産穩步提高。

農田基礎設施老損嚴重影響糧食生産

  記者在麥區採訪時看到,不少地方路邊溝裏淤着泥土,一些溝渠的涵洞裏堵着雜草垃圾。不少農民説,這些年農田水利老化失修。特別是魯西南地區地勢低窪,地裏的排水設施損壞嚴重,一下大雨就發生澇災,經常造成作物的大幅度減産。他們盼望國家能儘早把這些水利工程修好。
  定陶縣倣山鄉杜莊村農民張同理説,他家有兩塊麥田,一塊收成好,畝産能打900來斤,另一塊水澆條件不好,今年只能打四五百斤。最怕秋季下連陰雨,路邊的排水溝修路時快淤平了,排不出水。有一年連續下雨,田裏的積水都到膝蓋了,玉米基本絕産。
  定陶縣水利局局長孔令潭坦言:“現在農田基礎設施還不如過去生産隊時期,那時田間大路、小路溝通,引排水設施比較完善。這些年聯産承包責任制後,破壞比較厲害。近幾年,中央惠農政策好,老百姓更加惜地,把一些田間道路種上田,溝渠也填了不少,糧田面積倒是增加了,可一下雨地就淹了。”

糧食主産區遭遇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難題

  一些基層幹部反映,糧食主産區往往經濟欠發達,地方財力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財政發工資都困難,更難以拿出錢搞水利建設。而國家這幾年的投資大都集中在江河與大型水利工程建設上,對農田基礎設施的投資“杯水車薪”。
  菏澤市牡丹區副區長李利華介紹説:“我們區是菏澤的糧食主産區,預計今年小麥單産750斤,還達不到全省平均水平。這與農田基礎設施薄弱有很大關係。”
  孔令潭説:“我們縣財政收入一共才一億多元,發工資都有困難。常規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沒有,有些項目只能通過水利局貸款,但是貸款數額有限,一般一個項目也就10萬至20萬元,有的只有5萬元,根本不夠用。”
  菏澤市水利系統的一些幹部反映,農村“一事一議”是修建農田基礎設施的一個渠道,但國家規定最多一年資金人均不超過15元,按一個工日三元錢計算,也就是五個工。“實際上,你要用人工也不現實。現在農民外出打工,一天能掙五六十塊錢。你按一天三元錢,沒人幹。”

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一些糧食主産區基層幹部認為,糧食主産區承擔着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任務,但生産糧食對地方財政的貢獻很小,而且由於糧食比較效益低,農民收入也受影響。因而依靠地方財力和農民難以搞好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他們建議國家在扶持糧食生産的時候,重點增加對糧食主産區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投資,以增強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基層幹部建議,國家應根據糧食主産區糧食面積和産量確定扶持政策。他們認為,國家應根據糧食主産區糧食産量和面積,以及糧食調出量等指標,&&對糧食主産區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專項扶持資金。
  再是完善“一事一議”制度,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每日工價。在農村籌勞基本不可能,大部分還是以資代勞,但目前國家規定的工日價格為每天三元,這個價格標準已遠遠不適應現在形勢,實際上現在農民工日的價格已超過30元,兩者相差10倍。因而,國家應根據現實情況,確定工日價格。

  相關稿件
關注"糧食走私"新動向 2008-06-20
林毅夫:世行正考慮建立國際糧食儲備 2008-06-20
孟山都公司農業生物技術促進糧食增産 2008-06-20
歐洲糧倉烏克蘭全面放開糧食出口 2008-06-18
大連杜絕糧食違規出口 2008-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