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汶川地震專題]
本報訊
6月12日,民政部緊急救援中心和新興鑄管集團在北京簽署“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協議。此舉被認為是建立“政企救援聯動機制”的一個積極探索,為充分發揮在救援、救災中政府領導職能和企業自身功能搭建了一個聯動平台。 據民政部緊急求援中心代總幹事張群生介紹,民政部緊急救援中心是在中央領導同志的直接關懷下成立的,擔負着協調緊急救援資源、研究市場規則、産品技術研發和人員培訓、反映情況、參與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等職能和任務。通過年初的抗擊冰雪災害和這次的抗震救災,緊急求援中心在救援、救災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國有企業發揮了重大作用。”國資委副主任王瑞祥説,150家中央企業不僅組織捐贈了價值34億元的錢物,還積極投入到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新興鑄管集團就是這些企業中一個優秀代表,在捐款捐物超過2300萬元的同時,還組織旗下20多個工廠、15000多人和2000多&設備投入了救災物資生産,第一批就承接了價值2.7億元的帳篷、棉被、服裝、急救包、口罩、炊事車等50多種救災物資的生産任務。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政部緊急救援中心總顧問姜春雲&&,民政部緊急救援中心和新興鑄管集團的合作,是一次積極的探索、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創新。合作雙方優勢互補,既有利於國家救援機制建立,能夠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快速反應供應大量物資,又為企業有組織地積極參與到國家救援、救災的工作中創造了一個新的途徑。有民政部、國資委的支持,有緊急救援中心搭建的平台,有鑄管集團這樣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我國的緊急救援事業一定會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