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商所年內推早秈稻期貨 市場迎來保值工具
    2008-05-28    本報記者:方家喜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有關方面的配合下,鄭州商品交易所將在年內推出國內最大的農産品期貨——稻穀期貨。
  分析人士指出,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前一段時間,國際米價大幅上漲,而近日又出現大幅下跌。兩周來,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稻米價格跌幅竟高達12.6%。
  鄭商所推出稻穀期貨後,國內大米生産者和經營者有望通過期貨方式有效地預測未來米價走勢,實現穩定增收和保障經營。

計劃先推早秈稻期貨

  鄭商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小麥期貨,在鄭商所已成功上市了多年,交易量穩定,參與套期保值的企業眾多。不久前鄭商所又到湖南、湖北、廣西、江西等稻穀主産區,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調研工作,並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了早秈稻和中晚秈稻期貨合約。
  據介紹,與稻穀期貨相關聯的大米期貨在我國已有先例。早在1993年6月30日,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現已關閉)就上市了秈米期貨合約,並在1996年3月18日對合約進行過修訂。除秈米外,粳米也曾是在國內上市的大米期貨合約。不過,由於發生風險事件,大米期貨被勒令終止交易。
  近兩年,大米期貨上市的呼聲一直沒有停過,然而大米的可存儲時間不長,容易陳化,因此在交割上存在很多問題,這或許是大米期貨沒有獲批上市的原因。

稻農和經銷商呼喚期貨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2007年我國稻穀産量約1.86億噸,佔全國穀物産量的40%以上。分析人士認為,作為一個大宗糧食品種,稻穀種植與消費範圍廣泛,不僅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且是國內重要的口糧品種。由於近年來稻穀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直接影響着稻穀供給的穩定、農民收入的增加和城市居民的口糧供應。
  據分析,2000年以來,稻穀市場價格經歷了6個大的波動周期,漲跌幅度近20%。在國內,雖然有政府的保護價,但農民和許多糧食企業仍然承受了一定的市場風險,有的糧食企業經營不善甚至難以為繼,他們迫切需要採取期貨等有效手段規避市場風險,以穩定增收和保障穩健經營。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世界糧食短缺已經令全球多個國家出現米價暴漲,雖然目前中國未受影響,但由於運輸、化肥、勞動力成本的不斷增加,大米生産企業的剛性成本近年來持續提高,未來大米價格上漲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程度則無法從市場方面預測。”
  “近幾年糧食價格的劇烈波動對産糧大省影響明顯,湖南當地的糧食現貨企業有強烈的保值需求。”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有關負責人&&。
  部分糧食民企人士認為,目前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並未完善,兩大國有糧食巨頭——中儲糧和中糧,控制住了原糧的收購價格和商品糧的銷售價格。無論是從完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還是從為民企提供套期保值工具的角度,市場都需要稻穀期貨。
  中國證券會期貨部副主任彭俊衡&&,農業始終是靠天吃飯的行業,突如其來的災害性氣候往往防不勝防,糧食價格的劇烈波動令企業的利潤難以得到穩定的保障,沒有保值的工具,經營風險自然難以化解。所以,推出稻穀期貨相當必要。

市場迎來保值工具

  鄭商所在湖南等稻穀主産區經過深入細緻的調研工作後,決定先開展早秈稻和中晚秈稻期貨合約。
  鄭交所副總經理張邦輝&&,先推出早秈稻期貨,受到了糧食生産企業的積極響應。湖南金健米業的有關負責人&&,無論是從完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還是為糧食生産者、經營者提供套期保值功能的角度來看,市場都迫切需要稻穀期貨盡快上市。
  湖南省糧食局副局長向才昂&&,湖南的稻穀産量位居全國之首,廣大農民和糧食企業迫切需要採取有效的手段規避糧食生産、經營與市場價格波動風險,以保證增産增收和正常的生産、經營活動。

  相關稿件
發展農産品期貨需要制度創新 2008-05-27
[期貨•2008-05-26]滬鋅短期觀望氣氛濃重 2008-05-27
黑龍江省糧食局與大商所簽署期貨合作協議 2008-05-26
[期貨•5月19日—5月23日]連豆合約創新高 2008-05-26
[期貨•2008-05-22]利好消息刺激滬銅反彈 200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