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藥業突飛猛進 全行業投資增幅下滑
醫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表明
    2008-05-26    本報記者:曾亮亮 實習生:崔坦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日前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醫藥行業2007年經濟運行情況分析》了解到,2007年醫藥行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含獸藥)6926億元、同比增長25.3%,全行業共實現利潤總額552億元、同比增長50.2%,為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投資增幅下滑、原料藥和中藥材漲價等因素將困擾行業發展。

中藥業突飛猛進

  中成藥、中藥飲片加工業突飛猛進的苗頭在從2006年下半年已顯出端倪,在2007年全年中這一趨勢進一步加快。
  2007年,中成藥製造業1491億元、同比增長20.7%,實現利潤135.9億元、同比增長52.6%。中藥飲片加工業實現工業總産值304億元、同比增長了37.3%,實現利潤14.5億元、同比增長65.1%。中藥飲片加工業增速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
  在産銷率方面,2007年醫藥行業全年平均産銷率94.8%,較去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而中成藥、中藥飲片加工製造業的産銷率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4、1.9個百分點。
  “很多中藥企業認識到,中藥要做好提高療效是第一位。因此,一些好的企業都用飲片投料,而不是原藥材。”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偉告訴記者,同仁堂的飲片就比別人做得好,用飲片投料生産的中成藥質量、療效也肯定好,不少優秀的中藥企業也一直上堅持用飲片投料的。
  對於中藥市場增速不斷提高,他不太讚同“中藥行業開始崛起、超過化學藥”的説法。“中藥這幾年的發展是肯定的,但中藥只佔醫藥市場份額的20%,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中藥與化學藥差距還是很大。”肖偉更願意將此看作為醫藥市場整頓後的積極反應。他説,中成藥在前幾年混亂的銷售秩序中,受一些化學藥不規範營銷手段的衝擊,很多傳統中藥由於毛利低,在醫院受到很大限制被擠出市場。經過2006年整頓醫藥市場、打擊商業賄賂,給中藥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凈化後的醫藥市場也給價格低廉、藥效好的中藥留出了位置。“如復方丹參滴丸、桂枝茯苓膠囊等創新中藥品種,在經營秩序規範後的醫藥市場得到了提升。”
  此外,由於市場規範,非處方藥的營銷手段的提升,中藥企業通過廣告傳播,建立了一些中藥行業的知名品牌,如慢嚴舒檸牌清喉利咽顆粒、葵花牌護肝片、康緣牌六味地黃軟膠囊等,高密度的廣告讓老百姓開始對中藥有了信心。肖偉也指出,中成藥銷售額在提升的同時,也可能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種結構好、營銷手段先進、規模化的企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而許多小企業,由於産品結構不好、營銷手段落後的企業仍將萎縮。

醫藥行業投資增幅下滑

  “2007年醫藥行業投資增幅下滑,比全國製造業固定資産投資平均增幅水平低了23個百分點,在製造業中居倒數第二位。”國家發改委的這份報告稱,受2006年行業效益大幅下滑、行業門檻提高,以及從藥品研發、生産、市場及使用各環節全面進行整頓的影響。自2006年下半年以來,行業固定資産投資大幅回落,2006年全年累計投資僅為8%,為2004、2005年的一半水平(分別為17.9%和16.6%)。
  一位證券分析師告訴記者,行業投資增幅下滑導致企業轉行的現象已在今年出現了。2008年初,*ST四環(000605)向四環集團出售全部資産和負債,並以新增股份換股吸收合併北方信託。*ST四環也改名為北方國際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據測算北方信託2007年、2008年的預期利潤分別達到1.78億元、1.77億元,遠遠高於醫藥行業的效益。而最近吉林敖東(000623)斥資3億元涉足通鋼集團敦化塔東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鐵礦石的消息,更加打擊醫藥行業的信心。儘管
  吉林敖東並未&&公司主營業務將轉向鐵礦石行業,但是他們也指出“如果該項目能順利實施,將對公司長期持續發展産生重要影響”。
  最近段時間,受四川汶川地震、醫改即將&&等利好消息的刺激,醫藥板塊內個股全線飄紅。近兩日位列資金凈流入較大板塊榜首,凈流入資金達21億元。“這是投機性大的炒作,並不意味着醫藥行業將成為未來的投資熱點。”他説。
  除了行業投資增幅下滑外,發改委的報告指出,2007年我國醫藥行業還存在兩大問題。
  一是血液製品供不應求。近年來,我國血液製品生産發展很快,現有血液製品生産企業33家,血漿蛋白分離設計能力達到1.2萬噸原料血漿。業內專家指出,由於原料血漿供應緊張,致使血液製品生産企業開工不足、甚至停産,這種短缺情況在近期內難以得到全面緩解。
  二是原料藥和中藥材漲價。2007年3月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6066家工業污染源重點監控企業中,醫藥企業佔117家,以發酵類原料藥生産企業居多。部分企業因環保問題停産、市場供應趨緊,受此影響2007年以來青霉素工業鹽、維生素等以糧食為原料的發酵類産品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據統計,青霉素工業鹽和維生素C出口平均單價同比分別增長87.1%和42.5%,藥材每年以5%至10%的幅度上漲。

未來仍是倣創藥天下

  儘管這份報告中未明確點出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走勢,但從“扶持一批優勢企業、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提高創新能力,實現從仿製為主向倣創結合”的表述中可見,我國醫藥行業依然將延續仿製藥、倣創藥佔據半壁江山的局面。而且,這一情況還將持續幾年。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從現行國家各方面切實有效的政策來看,政府正大力支持倣創藥的發展。
  “從國內市場來看,2008年起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使預防的疾病達到15種;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2007年已在全國79個城市開始試點,並&&了《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用藥參考目錄》,2008年將擴大50%的城市;並&&包括《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設備配置》在內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補助標准將不低於40元;新農合2007年當年籌集基金428.3億元,2008年將實現全國農村全覆蓋,人均籌資水平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0元。”他説,隨着財政等投入的增加,社區和農村市場醫藥消費的巨大潛力正在逐步顯現,國內基本醫藥市場將進一步擴容。而基本醫藥市場幾乎全是仿製藥、倣創藥的天下。“創新藥的目標更多在於企業自身的發展遠景。”
  不過,部分有經濟實力的藥企已經將品種方向轉到創新藥上了。肖偉告訴記者,中藥業要發展,必須創新。企業除了培養研發隊伍外,更要重視標準的問題,提高藥材、生産過程、環境管理等標準。“此外,有不少創新中藥産品療效好、價格低,特別適應新農合建設的需要,我們也希望政府對這些品種予以支持。”

  相關稿件
三九醫藥工業園日前落成投産 2008-05-19
重慶醫藥類上市公司 全力參與抗震救災 2008-05-15
突破使用限制澳大利亞力推中醫藥 2008-05-15
一季度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形勢呈四大特點 2008-05-05
福建九家醫藥公司被列入商業賄賂名單 200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