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石家莊冀豐肥料有限公司雜亂、簡陋的廠房。 |
 |
|
石家莊冀豐肥料有限公司各種證照的複印件。新華社記者:張洪河
攝 | 各種證照齊全的石家莊冀豐肥料有限公司生産大量劣質化肥流入農村,使高邑縣後莊頭村近500畝小麥出現分蘗少、爛根、苗黃等現象,麥農苦不堪言。 記者追蹤發現,這家年産化肥800噸以上的企業不僅設備簡陋,廠房雜亂,而且管理混亂,有關執法部門甚至無法查清其銷售數量和銷售範圍,後果令人擔憂。
“肥料”使用越多,小麥生長越差
記者近日在高邑縣大營鄉後莊頭村村民張建軍家的6畝麥田裏看到,麥苗稀稀拉拉,有的地方裸露着地皮,和鄰家麥田整齊稠密、長勢良好的小麥相比,張建軍家的小麥葉子泛黃、麥稈纖細,輕輕一拔,就會發現有些麥根已經爛掉。 張建軍對記者説,他家種的小麥是“石麥15號”,去年這個品種畝産550多公斤。而今年過完春節,他就發現自家的小麥不僅出芽晚、分蘗少,而且苗不壯,又黃又矮,不少鄰居家麥苗也出現了這種情況。 後來發現,不少村民種麥子時使用了“冀豐過磷酸鈣”作底肥,於是懷疑是不是被化肥燒的。他們按化肥袋上的電話號碼找到了石家莊冀豐肥料有限公司,公司説讓他們找經銷商,隨後他們找到村裏的農資經銷商李清林詢問情況。 村民李風賢對記者説,李清林讓他們澆完小麥返青水後再看長勢。“澆地的時候一畝小麥我又施了25公斤尿素,但還是沒把麥苗催起來。你看人家沒用這種磷肥的小麥都四五十公分高,而且露麥芒了,我們的小麥只有人家的一半高。” 李風賢説,過去一畝地施兩袋磷肥作底肥,“像今年這種磷肥,誰家施肥越多,誰家的小麥就越差。”村民張連忠種了20畝小麥,播種前他購買了36袋磷肥作底肥。説到遭受的損失,他的家人憂心忡忡地説:“減産是肯定的了,不絕收就燒高香了。” 村民張勝梅説:“本想指望這些麥子有個好收成,卻被這些磷肥給坑苦了。現在一看到自家的麥子長成這樣就着急,一家人吃不香、睡不好。” 部分使用“冀豐”磷肥的村民反映,他們就磷肥問題從3月份起多次到縣政府、工商局等部門上訪。 記者查看了幾塊有問題的麥田後,找到後莊頭村農資經銷商李清林。李清林對記者説,他在村裏賣農資有七八年了,一直沒有出現過問題,賣“冀豐”磷肥還是頭一次。 李清林説,他從高邑縣經銷商宋立輝那裏一共進了50噸“冀豐”磷肥,全賣給了本村村民,連他的叔叔和妻子的弟弟也都使用了這種磷肥。
劣質肥知多少,有關部門説不清
記者按照化肥袋上標注的地址,找到石家莊冀豐肥料有限公司所在地無極縣。這個縣工商局副局長趙劍林對記者説,冀豐肥料有限公司已被工商局查封,當時已沒有成品,只有生産設備。 記者又來到無極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據有關領導介紹,冀豐肥料有限公司已有五六年。記者隨工作人員來到冀豐肥料有限公司,公司門口寫着“靠質量求生存”,進了大門,院內一片污水旁散堆着灰白色的原料;公司已經停産,簡易搭建的生産廠房四處漏風;廠房內鐵銹斑斑的生産設備雜亂地排放着。 無極縣東侯坊質監所有關負責人説,這個企業年産量為800噸-1000噸,生産旺季是小麥播種前。對於這個企業到底生産了多少劣質磷肥,以及這些劣質磷肥銷往何處等問題,這位負責人説,企業負責人提供的情況表明,這批磷肥共有21噸,是去年小麥播種前生産的,主要是在省內銷售。 記者證實僅高邑縣大營鄉後莊頭村一個村子就銷售了50噸問題磷肥,這位負責人説,至於到底生産了多少磷肥,現在無法查清,因為企業提供不出銷售記錄。他們對企業一年抽檢兩次,磷肥出現這樣的問題按説是能查出來的,但他來這裡上任不久,對去年的情況不了解。
擔心劣質化肥,影響下季作物
為了追蹤“冀豐”磷肥的銷售情況,記者再次來到高邑縣。這個縣工商局經濟檢查大隊大隊長趙哲説,從石家莊冀豐肥料有限公司進貨的高邑縣經銷商宋立輝,也提供不出這批劣質磷肥的購貨發票,所以“冀豐”磷肥在這個縣的具體銷售量也查不清。 趙哲介紹説,接到麥農的舉報,他們隨即查封了後莊頭村李清林的農資銷售點,並將高邑縣經銷商宋立輝庫存的19袋“冀豐”磷肥全部查扣,並取樣送河北省質量監督檢驗院進行化驗。 河北省質量監督檢驗院的報告表明,冀豐肥料有限公司生産的磷肥不合格。 根據冀豐肥料有限公司提供給無極縣工商部門的各種證件,這應該是一家證照齊全的化肥生産企業。 高邑縣消費者協會秘書長凌全運説,這家企業沒有註冊商標,包裝袋上卻有一個意味着註冊商標的標誌“R”,且“冀豐”磷肥包裝袋上標有“雲南”兩個大字,這些明顯是在誤導和欺騙消費者。 高邑縣大營鄉後莊頭村使用了劣質化肥的村民&&擔憂:他們不知道這種劣質化肥到底含有什麼有害成分,擔心對下一季農作物生長産生不良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