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4-28 記者:閆磊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4月25日在《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08)》出版座談會上&&,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可能會低於去年,但仍然會克服通貨膨脹帶來的負面影響,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和發展勢頭。新發布的報告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中一定要重視産業結構、投資和消費結構等各种經濟結構的調整,才可保證可持續發展。 許憲春&&,中國最終消費佔GDP比重只有50%,而發達國家一般達到80%;中國服務業佔GDP比重僅40%,而發達國家一般在70%以上。 他説:“這兩個30個百分點的差距意味着中國消費和服務業發展空間巨大,消費的增長會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作出新的貢獻。”對於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預測他補充道:“改善人均GDP的落後、城鄉差距較大的狀況,也是我國經濟進一步增長的要求。”
當日由北大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08)》指出,産業結構、投資和消費結構、國際收支和收入分配結構等各种經濟結構需要進一步調整,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報告強調,技術進步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少,而規模擴張佔據了主導因素。據統計,從1992年到2005年,生産中的中間消耗率降幅都很低。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工業化進程中,中間消耗水平較高的第二産業發展顯著高於其他部門。因此,經濟關係的調整比技術關係的調整更為緊迫,不僅要注意部門內部的技術進步,更要注重通過市場化進程引導産業結構調整。 |
|
|
| | |